[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插头的自动回弹及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797977.5 | 申请日: | 2019-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899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熊婧文;王豆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R13/633 | 分类号: | H01R13/633;H01R13/635;H01R13/11;H01R13/193;H01R13/627 |
代理公司: | 苏州和氏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90 | 代理人: | 许庆 |
地址: | 430070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插头 自动 回弹 固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插头的自动回弹及固定装置,包括插板,所述插板的下侧设有底板,底板的上方铰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前端铰接有按压杆,按压杆的上端贯穿插板,按压杆的上端设为凹字型,插板的上侧设有与按压杆匹配的凹槽,按压杆的端部内部套设有弹簧一,用于复位传动杆的位置,传动杆的后端铰接有竖板,所述竖板的上端成三菱锥型,竖板的上端套设在紧固板内部,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在插板原有的基础上做出改进,插头插入时,卡件一与卡件二的夹紧力小,轻松将插头插入,在最后时,通过各机构配合,再夹紧插头,保证导电效果,同时,拔出时,利用杠杆原理和弹簧的配合,可做到方便自动的弹出插头,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座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插头的自动回弹及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常使用多孔插线板的时候,使用者可能需要频繁更换插头来达到使用不同家用电器或电子设备的目的,人们使用插头插板时,基本都是采用手动将插头插入插板取电,要将插头拔出时,再手动用力将插头拔出。在取电过程中,插头有可能会松动造成安全隐患。而在拔出插头的时候,通常需要较大的力气。一些老人小孩甚至部分女性,甚至没有足够大的力气去拔出固定较紧的插头。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用于插头的自动回弹及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插头的自动回弹及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插头的自动回弹及固定装置,包括插板,所述插板的下侧设有底板,底板的上方铰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前端铰接有按压杆,按压杆的上端贯穿插板,按压杆的上端设为凹字型,插板的上侧设有与按压杆匹配的凹槽,按压杆的端部内部套设有弹簧一,用于复位传动杆的位置,传动杆的后端铰接有竖板,所述竖板的上端成三菱锥型,竖板的上端套设在紧固板内部,紧固板为T型,上端滑动连接在插板的上侧凹槽内,凹槽内在紧固板的四周卡接有卡块一,卡块一朝向紧固板的一侧左右对称设有弹片,所述弹片为弹性塑料制成且端部的下侧面为水平,紧固板上设有与弹片端部匹配的通孔,通孔内滑动连接有两滑动件,滑动件朝向卡块一的一端为半圆形,另一端为面朝下的三棱锥型,紧固板外侧位于凹槽内与插板之间连接有弹簧二,通过按压紧固板,压缩弹簧二,到底后,弹片在自身作用下端部卡进通孔内,此时,紧固板的上侧与插板的上侧水平,紧固板被固定,当需要拔出时,按动按压杆,在杠杆原理下,传动杆带动竖板上升,竖板的上端挤压滑动件,带动滑动件朝向弹片运动,弹片的端部脱离通孔,在弹簧二的作用下,紧固板被弹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紧固板的中下两侧均固定设有弧形块,所述弧形块为陶瓷材质,弧形块的下方远离紧固板的一侧均设有陶瓷片,陶瓷片固定连接在卡件一上,卡件一靠近紧固板的下端铰接在插板上,卡件一远离紧固板的一方设有卡件二,卡件二固定连接在插板上,所述卡件一和卡件二为导电弹性片,连接有外界电源,所述卡件一和卡件二之间的缝隙上方在插板上设有贯通孔,贯通孔的下侧铰接有翻板,铰接处连接有弹簧,贯通孔滑动连接有插头,插头向下插入时,紧固板位于提升状态,插头别开翻板,插入卡件一和卡件二之间,在将要到底时,插头按压紧固板,弧形块向下运动,压迫陶瓷片向两旁运动,带动卡件一卡紧插头,同时,紧固板在弹片的作用下卡死,达到夹紧插头的目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在插板原有的基础上做出改进,插头插入时,卡件一与卡件二的夹紧力小,轻松将插头插入,在最后时,通过各机构配合,再夹紧插头,保证导电效果。
2、拔出时,利用杠杆原理和弹簧的配合,可做到方便自动的弹出插头,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用于插头的自动回弹及固定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用于插头的自动回弹及固定装置的侧视传动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7979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云计算异构平台的计算调试系统
- 下一篇:一种分布式图像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