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摇式旋转取牙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01092.8 | 申请日: | 2019-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623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姚冬月;王淑艳;王秀丽;葛翠翠;关颖;史宇茜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C3/14 | 分类号: | A61C3/14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四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2103 | 代理人: | 张冉昕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摇式 旋转 取牙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摇式旋转取牙器,包括帽体,所述帽体内安装有伞齿轮,所述伞齿轮下端安装有第一转轴一端,所述第一转轴另一端安装有取牙夹,所述第一转轴一端穿过帽体安装于伞齿轮下端,所述伞齿轮与斜齿轮啮合,所述斜齿轮安装于帽体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帽体内安装有伞齿轮,伞齿轮下端安装有第一转轴一端,第一转轴另一端安装有取牙夹,第一转轴一端穿过帽体安装于伞齿轮下端,使伞齿轮能够带动取牙夹转动,通过伞齿轮与斜齿轮啮合,斜齿轮安装于帽体内部,斜齿轮左侧安装有第二转轴,使第二转轴能够带动斜齿轮转动,从而使带动伞齿轮转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口腔科拔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手摇式旋转取牙器。
背景技术
在拔牙过程中,有些牙齿与牙床结合的比较牢固,所述拔牙时需要先松动牙齿,然后使用拔牙钳来拔出,但在拔牙钳活动牙齿取出牙齿时需要左右来回转动,如果用力过大会对患者口腔内造成伤害,而且拔牙钳夹在牙齿上时需要用力才能夹住,且传统医用钳子在口腔内不便于使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手摇式旋转取牙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提供一种手摇式旋转取牙器。
一种手摇式旋转取牙器,包括帽体,所述帽体内开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安装有伞齿轮,所述伞齿轮下端安装有第一转轴一端,所述第一转轴另一端安装有取牙夹,所述第一转轴一端穿过帽体安装于伞齿轮下端,所述伞齿轮与斜齿轮啮合,所述斜齿轮安装于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二凹槽开设于帽体内部,所述斜齿轮左侧安装有第二转轴一端,所述第二转轴安装于通孔内,所述通孔开设于壳体内部,所述壳体外表面开设有螺纹槽,所述帽体螺接于螺纹槽内,所述第二转轴另一端粘接有手摇转盘;
所述壳体外表面开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内安装有防滑垫;
所述手摇转盘表面刻有角度刻度盘;
所述第二转轴另一端粘结有指针。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过程:
一种手摇式旋转取牙器,在使用时,将帽体伸入患者口腔内,使取牙夹夹在病齿上,根据手摇转盘上的角度刻度盘和指针转动手摇转盘一定角度,手摇转盘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带动斜齿轮转动,从而带动伞齿轮转动,伞齿轮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带动取牙夹转动,从而取下病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一种手摇式旋转取牙器,通过帽体内开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安装有伞齿轮,伞齿轮下端安装有第一转轴一端,第一转轴另一端安装有取牙夹,第一转轴一端穿过帽体安装于伞齿轮下端,使伞齿轮能够带动取牙夹转动,通过伞齿轮与斜齿轮啮合,斜齿轮安装于第二凹槽内,第二凹槽开设于帽体内部,斜齿轮左侧安装有第二转轴一端,第二转轴安装于通孔内,通孔开设于壳体内部,使第二转轴能够带动斜齿轮转动,从而使带动伞齿轮转动,通过壳体外表面开设有螺纹槽,帽体螺接于螺纹槽内,使齿轮能够固定,通过第二转轴另一端粘接有手摇转盘,使第二转轴能够方便转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010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强韧性合金铸钢轧辊
- 下一篇:一种妇科手术病人专用的妇科手术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