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动物解剖开颅钳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02282.1 | 申请日: | 2019-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819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易伟;韦登明;王钦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D1/00 | 分类号: | A61D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52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物 解剖 开颅 | ||
一种动物解剖开颅钳,包括相铰接的第一钳片和第二钳片,所述第一钳片和第二钳片均包括钳头和握柄,所述第一钳片钳头包括远离第二钳片的颅内接触面和靠近第二钳片的剪切面,所述剪切面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槽口朝向第二钳片,所述第二钳片的钳头设有劈刃,所述劈刃与凹槽对应设置。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颅内接触面对解剖进行导向,圆弧颅内接触面不伤颅内组织;(2)通过设置劈刃有效劈开颅骨;(3)通过设置凹槽配合劈刃使颅骨形成杠杆结构,方便断开颅骨;(4)结构简单,加工方便,适用范围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物解剖开颅钳。
背景技术
在进行动物解剖时,为了取出动物的大脑,常常需要先剪开动物的颅骨,由于颅骨硬度较大,对剪开造成不小的难度,常常需要增大剪切幅度来增加施力,对开颅器械提出很高的要求,同时也来带来了稍有施力不当就会破坏颅内大脑的问题。
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新型解剖剪”,其公开号CN202497175U,包括 :具有手指连接环的直剪体,所述的直剪体连接弯剪体,所述的直剪体与所述的弯剪体中间部位通过轴连接 , 所述的弯剪体前端具有折弯,所述的弯剪体尾端具有手指连接环,所述的手指连接环具有伸缩口,所述的直剪体前端具有摩擦面 ,所述的弯剪体前端的折弯与直剪体前端具有的摩擦面配合使用。此实用新型不足之处是,弯剪体的弯折部分在解剖的过程中容易碰到其他部分,如在开颅时,碰到并损伤颅内大脑;且伸缩口在施术过程中易夹到手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对动物解剖开颅时难以打开颅骨,且在开颅过程中容易损坏颅内大脑结构的问题,提供一种动物解剖开颅钳,结构简单,方便切开颅骨,且在解剖开颅过程中不易损坏颅内大脑。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动物解剖开颅钳,包括相铰接的第一钳片和第二钳片,所述第一钳片和第二钳片均包括钳头和握柄,所述第一钳片钳头包括远离第二钳片的颅内接触面和靠近第二钳片的剪切面,所述剪切面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槽口朝向第二钳片,所述第二钳片的钳头设有劈刃,所述劈刃与凹槽对应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上下两个钳片结构不同,第一钳片作为下钳片设有颅内接触面,用于解剖时与颅内组织增大接触面,不伤大脑;而剪切面用于放置待切的颅骨结构;第二钳片作为上钳片设有劈刃,劈刃与凹槽配合,在剪切颅骨时,劈刃作用于颅骨上并向凹槽内施力,凹槽两边作为支点,形成杠杆结构,从中间断开颅骨,由于受力点在凹槽中间即钳片的中间,不会造成两个钳片错位等问题。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钳片钳头横截面整体呈弓形,所述颅内接触面为弧面。
弓形的弧面为颅内接触面,颅内接触面与颅内结构接触面大,如此结构的颅内接触面不易伤到颅内组织;弓形的平面为剪切面,适合开槽。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钳片钳头长于第二钳片钳头,所述第一钳片钳头端部设有导向段,所述导向段从前往后逐渐变厚,所述导向段外侧面为弧面。
第一钳片略长于第二钳片,导向段的设置方便钳头插入切口,端部较薄,沿长度方向逐渐变厚,方便插入切口后,进行后续解剖动作,弧面的导向段过渡圆滑自然,不易伤到颅内组织。
作为优选,所述凹槽为V形槽。
V形槽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凹槽底端尖角方便对劈刃进行定位。
作为优选,所述劈刃截面呈三角形。
三角形截面的劈刃结构简单,且起到劈开头骨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劈刃截面的夹角小于V形槽的夹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022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