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塑胶模具的修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03214.7 | 申请日: | 2019-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554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陈希龄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博康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C3/00 | 分类号: | B23C3/00;B23Q3/06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罗晓林;杨桂洋 |
地址: | 517000 广东省河源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胶模具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塑胶模具的修模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固定板,固定板的顶端固定设置有模具,模具的顶端卡接有固定环,固定环的顶端、低端卡接有固定螺丝,固定环的内部贯穿有丝杆,丝杆的底端焊接有固定盘,固定板的内部贯穿有连接槽,连接槽的底端嵌入有固定槽,模具的侧面固定设置有加工箱,加工箱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液压缸,液压缸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的顶端卡接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侧面卡接有铣刀,该装置通过丝杆、固定环、移动箱避免了工作人员手动进给模具带来的不稳定和精度较低的问题,达到提高修模精度的目的,通过固定环、固定螺丝、固定盘对模具进行快速夹紧固定,达到提高固定效率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修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塑胶模具的修模装置。
背景技术
型材在生产及加工过程中,会使用模具用于加工成型等,由于模具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压力及残留物的影响,模具需要进行修整,以便保证模具能够挤压出合格的铝型材,但目前市面上塑胶模具的修模装置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现有的修模装置多数是通过打磨来进行修模,塑胶模具通常使用切掉磨损部分然后添补新的材料来完成修模,这样的过程需要较高的精度,传统的通过工作人员手动移动模具进行切割的过程由于人力的不稳定导致精度较低,且在固定过程中由于模具外形的多样性,在固定过程中存在较多不便,固定效率较低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塑胶模具的修模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塑胶模具的修模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修模精度不足和固定效率较低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塑胶模具的修模装置,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端固定设置有模具,所述模具的顶端卡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顶端、低端卡接有固定螺丝,所述固定环的内部贯穿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底端焊接有固定盘,所述固定板的内部贯穿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底端嵌入有固定槽,所述模具的侧面固定设置有加工箱。
所述加工箱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端卡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侧面卡接有铣刀。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丝杆相对于固定板垂直设置,所述丝杆贯穿于连接槽的顶端。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固定盘的外形呈“圆形”,所述固定盘的直径与固定槽的内宽相配适,所述固定盘与丝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固定环内部镂空,所述固定环相对于丝杆垂直设置,所述固定环通过顶端、底端的固定螺丝与模具固定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外形呈“圆形”,所述连接板的直径与加工箱的内径相配适,所述连接板与加工箱活动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加工箱包括加工箱内部的液压缸和液压缸正上方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连接板与液压缸固定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塑胶模具的修模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种塑胶模具的修模装置,通过设置的丝杆、固定环、移动箱,通过进给铣刀,相对于传统的工作人员手动进给模具,进给速度稳定,同时避免模具在进给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进给不稳定导致模具切割的不平滑,使得整个模具修模区域增大,导致工作量加大,且该设计的修模装置竖直方向的进给通过液压缸完成,无需工作人员承担重力,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由于固定板上的水平移动无需工作人员承担重力,使得水平移动更加精准和稳定,避免了工作人员手动进给模具带来的不稳定和精度较低的问题,从而达到提高修模精度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博康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省博康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032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电脑机箱生产的注塑模具
- 下一篇:一种封闭玻璃收纳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