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车轮定位参数变化的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08445.7 | 申请日: | 2019-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418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王松浩;徐立;陈鹏宇;肖成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凯瑞汽车试验设备开发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26 | 分类号: | G01B21/26 |
代理公司: | 重庆天成卓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0 | 代理人: | 谭小容 |
地址: | 401122***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轮 定位 参数 变化 测量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轮定位参数变化的测量装置,包括测量盘、角度传感器、固定组件和拉线位移传感器组件,所述测量盘固定在车轮的轮毂上,且测量盘的中心线与车轮的中心线重合,所述角度传感器安装在测量盘的中心,拉线位移传感器组件安装在固定组件上,拉线连接到测量盘上,拉线位移传感器组件包含六只拉线位移传感器、其中三只横向安装,两只垂向安装,一只纵向安装,在三维空间内形成六自由度的安装方式。该测量装置传感器的布置,使操作控制简单,稳定性更好,更符合实车工况;采用了拉线位移传感器和角度传感器的结合,能进行多圈测量,这样得到的结果精度更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车轮定位参数变化的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车轮定位参数是汽车底盘设计的重要技术参数,包含主销后倾、主销内倾、前轮外倾、前轮前束4个参数,合理的车轮定位参数能保持汽车直线行驶的稳定性,同时保证汽车转弯时转向轻便,且使转向轮自动回正,减少轮胎的摩擦,因此车轮定位参数的测量装置是非常重要的测量装置。
现有的测量装置主要采用位于一个圆盘上的六个拉线位移传感器进行测量。但是这种测量装置具有缺点是操作控制难度大,稳定性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拟从增加测量结果的精度出发,同时提高了测试过程中的稳定性和降低操作控制难度。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车轮定位参数变化的测量装置,包括测量盘、角度传感器、固定组件和拉线位移传感器组件,所述测量盘固定在车轮的轮毂上,且测量盘的中心线与车轮的中心线重合,所述角度传感器安装在测量盘的中心,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安装板、第一安装支架、第二安装支架、第三安装支架、固定座和车轮固定台,所述安装板安装在第一安装支架上,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的下端分别安装在固定座上,且第二安装支架位于第一安装支架和车轮间,所述第三安装支架安装在车轮固定台上;所述拉线位移传感器组件包含三只横向拉线位移传感器、两只垂向拉线位移传感器和纵向拉线位移传感器,所述三只横向拉线位移传感器安装在安装板上,且均匀位于同一个圆上,圆的中心线与测量盘的中心线重合,所述两只垂向拉线位移传感器安装在第三安装支架上,且关于测量盘中心线对称,所述纵向拉线位移传感器安装在第二安装支架的顶端,所有拉线位移传感器的拉线均连接到测量盘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测量盘沿径向均匀伸出三根径向短臂,三只拉线位移传感器的拉线分别连接在径向短臂上,测量盘沿轴向伸出一根轴向臂,纵向拉线位移传感器的拉线连接到轴向臂,两只垂向拉线位移传感器连接到轴向臂的前后两侧。测量盘上伸出径向短臂和轴向臂是一是为了减轻测量盘的重量,减小测量盘的尺寸;二是为了便于拉线的安装。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安装板为圆形,且圆的中心线与测量盘中心线重合。安装板为圆形是为了三只横向拉线位移传感器安装时便于定位安装。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测量盘与车轮的轮毂通过螺栓安装。采用螺栓连接是为了便于车轮与测量盘之间的安装与拆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测量装置传感器的布置,使操作控制简单,稳定性更好,更符合实车工况;采用了拉线位移传感器和角度传感器的结合,能进行多圈测量,这样得到的结果精度更高;适应性强,利用拉线的柔性,可以进行高频振荡过滤,实现动态测量车轮参数的功能,能适应复杂的测量工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凯瑞汽车试验设备开发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凯瑞汽车试验设备开发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084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