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化污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15818.3 | 申请日: | 2019-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961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陈思明;叶楚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蓝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21 | 分类号: | C02F11/121;C02F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21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化 污水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化污水处理装置,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解决了污泥干化周期较长,污泥堆积处理不及时的技术问题。其技术要点包括:包括池体,池体底部设置有过滤层以及泥水收集管,滑移设置于池体内的承托体,承托体的一侧设置有排污门,池体上设置有推动承托体滑移的第二驱动装置,池体上设置有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上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本实用新型具有缩短污泥干化周期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生化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污泥处理是污水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沉淀池排出的污泥其含水率很高,通常在95%以上,因此需要对污泥进行干化处理。污泥干化池是通过渗滤或蒸发等作用,从污泥中去除大部分含水量,一般指采用污泥干化场(床)等自蒸发设施。
在公告号为CN19291281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污泥干化池,包括池体以及分布于池体四周的泥水收集管,及穿过池壁与池体连通的污泥混合液输送管道,池体的内部设有带滤水孔干泥托板,干泥托板的自由端连接有电动葫芦,电动葫芦通过固定支架设于池体上用以控制干泥托板的升降,池体的底部自下而上设有粗砾石过滤层、短绒土工布过滤层、细砾石过滤层及细沙过滤层;泥水经逐级过滤后的滞留在干泥托板上,然后经自然风干后形成泥饼,通过干泥托板与电动葫芦的联动将干泥饼清除。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技术方案中泥水经过滤以及风干之后成泥饼之后在进行处理,若单靠过滤层渗透将泥与水分离以及自然风干,污泥干化的速率较低,污泥干化周期较长,若污泥干化处理不及时将导致大量污泥堆积的情况,因此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化污水处理装置,其具有缩短污泥干化周期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池体、设置于池体底部的过滤层、设置于池体下端的一侧壁上的泥水收集管、设置于池体内且底部带有滤水孔以用于分离污泥与水的承托体、设置于池体上的固定支架以及设置于固定支架上用于控制承托体升降的第一驱动装置,承托体呈矩形框体状设置且悬空设置于池体内,承托体的上端设置有固定组件与第一驱动装置的下端可拆卸连接;承托体的上端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支撑板,池体上设置有沿承托体长度方向设置以用于供承托体滑移的第一滑移导轨,第一滑移导轨设置于承托体宽度方向的两侧上,池体上设置有以用于推动承托体沿承托体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位于承托体长度方向上的一侧且与承托体之间通过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矩形框体状的承托体能够更稳定的承载污泥,通过在承托体与第一升降装置之间设置固定组件,使得第一驱动装置能够更加稳定升降承托体;通过在承托体上设置第一支撑板使得承托体得以悬空在池体内,通过设置第一滑移导轨配合承托体沿承托体长度方向上滑移,通过设置第二驱动装置控制承托体往复移动,在承托体往复移动的过程中晃动承托体内部的污泥,同时加速污泥与水的分离,提高污泥干化的速率,缩短污泥干化的周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固定组件包括固定设置于承托体各边角位置上的固定绳以及连接在各固定绳远离承托体一端的固定环,固定环与第一驱动装置的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固定绳固定设置与承托体的各个边角处,使得承托体在升降的过程中能够受力更加稳定,通过设置固定环连接各固定绳将力集中与固定环上,防止第一驱动装置在升降过程中因晃动而导致受力不均匀而发生倾倒的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蓝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蓝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158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安拆的电网控制器结构
- 下一篇:一种水泥填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