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针织机自适应撑布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18389.5 | 申请日: | 2019-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795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王云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云宇织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5/88 | 分类号: | D04B15/88;D04B27/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5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织机 自适应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针织机自适应撑布装置,包括底板、第一倒L型架和第二倒L型架,所述第一倒L型架和第二倒L型架竖直端中段位置处之间焊接固定有中心柱,所述中心柱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套接有转动架,所述转动架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转动架之间位于中心柱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撑布辊;本实用新型中,将撑布辊固定在两个转动架上,转动架转动连接在中心柱上,依靠弹簧的弹力带动转动架转动,使得撑布辊下移对布料进行支撑,保证布料弹性绷紧,提高了布料输送的稳定性,采用弹簧的弹力带动撑布辊移动,使得在输送松紧程度不一布料时,弹簧弹力一定,弹簧可以根据其不同的拉伸状态,保证其自适应调节撑布辊的高度,使得布料弹性绷紧的状态稳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织机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织机自适应撑布装置。
背景技术
针织机:编织“针织物”的机器,1589年英国牧师威廉·李发明了第一台手摇针织机。19世纪70年代随着电动机的发明,手摇针织机进而被高速运转的电动针织机所取代。针织机的机号表明了针床上排针的稀密程度。机号越高,针床上一定长度内的针数愈多,即针距越小;反之则针数愈少,即针距越大。在单独表示机号时,应由符号E和相应数字组成,如18机号应写作E18,它表示针床上25.4mm内有18枚织针。针织机的分类按工艺类别:纬编机、经编机按针床数分:单针床针织机、双针床针织机按针床形式分:平型针织机、圆形针织机按针类型分:钩针机、舌针机和复合针机。
针织机撑布装置,是指在布料输送的谷过程中,设置撑布辊对布料进行支撑,通过撑布辊的上下高度调节,带动布料绷紧,保证布料输送的稳定性,但现有的针织机撑布装置,撑布辊上下移动无法实现自适应调节,一般采用转动螺纹杆直接带动撑布辊上下移动,使得输送辊上输送的布料绷紧程度不一时,撑布辊的支撑布料的强度不一,从而易影响到输送的稳定性和对布料造成损坏,故而满足不了使用者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针织机自适应撑布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针织机自适应撑布装置,包括底板、第一倒L型架和第二倒L型架;
所述底板上表面沿长度方向的水平中线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焊接固定有第一倒L型架和第二倒L型架,所述第一倒L型架和第二倒L型架竖直端中段位置处之间焊接固定有中心柱,所述中心柱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套接有转动架,所述转动架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转动架之间位于中心柱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撑布辊;
所述第一倒L型架的水平端上焊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底端与转动架之间焊接固定有弹簧。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固定板分别焊接固定在第一倒L型架和第二倒L型架上。
优选的,所述转动架中段位置处开设有配合中心柱使用的第一圆形孔洞,所述转动架沿长度方向的一端开设有配合撑布辊使用的第二圆形孔洞,所述第一圆形孔洞和第二圆形孔洞的内部均嵌设有轴承。
优选的,所述底板上表面四个拐角处开设有用于底板安装固定的螺栓孔。
优选的,所述撑布辊上套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上螺纹连接有贯穿限位环的固定螺栓。
优选的,所述限位环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限位环关于撑布辊的竖直中线相互对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云宇织造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云宇织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1838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器人用组合式薄壁轴承
- 下一篇:无线充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