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核电站循环水泵润滑油系统减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18533.5 | 申请日: | 2019-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715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易琳;尤洋;武清波;韩旭;王慧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沈阳鼓风机集团核电泵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27/107 | 分类号: | F16L27/107;F16L33/26;F16N2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王基才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大***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核电站 循环 水泵 润滑油 系统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核电站循环水泵润滑油系统减振装置,连接在机械油泵的进口和/或出口管道上,减振装置为波纹金属软管。波纹金属软管设有波纹管和分别位于波纹管两端的两个接头,其中,两个接头可以均为活动接头,或一个接头为活动接头另一个接口为焊接接头。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核电站循环水泵润滑油系统减振装置中,活动接头设计使波纹金属软管安装后不存在连接扭矩和安装应力,通体不锈钢材质保证了部件强度,从根本上解决了破裂风险。此外,带活动接头的波纹金属软管在工作压力下可长期使用,不存在橡胶材质的老化问题,工作可靠,无需定期更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核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核电站循环水泵润滑油系统减振装置。
背景技术
核电站中,循环水泵的主要功能是给汽轮机凝汽器提供冷却水,润滑油系统为循环水泵的减速齿轮箱和组合轴承提供润滑和冷却。润滑油系统机械油泵的进、出口通常设有膨胀节,用于降低系统的机械振动。
目前,核电站循环水泵滑油系统多采用橡胶膨胀节来实现减振。橡胶膨胀节的主体为橡胶,分为内胶层、织物增强层和外胶层,两端通常用固定式金属接头与润滑油系统机械油泵的进出口法兰进行连接。但是,橡胶膨胀节安装后有连接扭矩,在机械油泵周期性运转力和连接扭矩的双重作用下,容易发生破裂;橡胶具有老化的天然属性,使得橡胶膨胀节即使没有发生破裂,也需要定期更换;此外,橡胶膨胀节的制造周期相对较长,成本较高。
此外,部分核电站循环水泵滑油系统采用金属膨胀节来实现减振。金属膨胀节通体采用不锈钢材质,内部有套管,两端为固定接头。虽然金属材质的强度远高于橡胶,但因膨胀节的内部套管不能满足端口法兰的同心度要求,导致金属膨胀节在安装后不仅存在安装应力,而且内部套管的管壁与外侧波纹管发生摩擦,使得金属膨胀节仍会发生破损,需要定期更换。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核电站循环水泵润滑油系统减振装置,其工作可靠,无需定期更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核电站循环水泵润滑油系统减振装置,其工作可靠,无需定期更换。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核电站循环水泵润滑油系统减振装置,其连接在机械油泵的进口和/或出口管道上,减振装置为波纹金属软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核电站循环水泵润滑油系统减振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波纹金属软管设有波纹管和分别位于波纹管两端的两个接头,其中,两个接头均为活动接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核电站循环水泵润滑油系统减振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波纹金属软管设有波纹管和分别位于波纹管两端的两个接头,其中,一个接头为活动接头,另一个接头为焊接接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核电站循环水泵润滑油系统减振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活动接头为活套螺母。
作为本实用新型核电站循环水泵润滑油系统减振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波纹金属软管为不锈钢材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核电站循环水泵润滑油系统减振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波纹金属软管为304不锈钢材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核电站循环水泵润滑油系统减振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波纹金属软管设有波纹管、分别位于波纹管两端的两个接头,以及位于波纹管和接头之间的接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核电站循环水泵润滑油系统减振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波纹管外部设有钢丝网套。
作为本实用新型核电站循环水泵润滑油系统减振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钢丝网套通过环安装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核电站循环水泵润滑油系统减振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钢丝网套、环和接管焊接成一体。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核电站循环水泵润滑油系统减振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沈阳鼓风机集团核电泵业有限公司,未经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沈阳鼓风机集团核电泵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185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