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T梁的碳纤维布加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20705.2 | 申请日: | 2019-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567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韩松;戴邵雷;谭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悍马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2/00 | 分类号: | E01D22/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姜杉 |
地址: | 200949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碳纤维 加固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T梁的碳纤维布加固结构,包括混凝土T梁,所述混凝土T梁的顶部与桥梁横梁固定连接,所述混凝土T梁与所述桥梁横梁的外表面包覆有碳纤维布箍,所述碳纤维布箍通过结构胶粘附在所述混凝土T梁与所述桥梁横梁的外表面,混凝土T梁与桥梁横梁交接处以及混凝土T梁的底端边角处的所述碳纤维布箍的外侧均设置有L型钢锚板,所述L型钢锚板包括横板和竖板,位于混凝土T梁与桥梁横梁交接处的L型钢锚板的横板通过膨胀螺丝与桥梁横梁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混凝土T梁的碳纤维布加固结构,能够将碳纤维布在混凝土T梁进行加固,并使得碳纤维布的加固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温度,实用性高,可靠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梁结构加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T梁的碳纤维布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城市用地紧张的问题日益加剧。尤其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其中心城区的土地供应压力十分突出。为缓解这一矛盾,进行旧城或老旧小区等既有建筑的改造,对既有建筑地下空间利用成为现实需要。但是对已有建筑进行加层改造,技术的难点在于,加层以后原有的结构体系还能否满足安全的要求,另外,加层后的构件与现有建筑构件之间能否形成可靠连接,和原有结构构件整体协调工作。
近年来,采用碳纤维片材对结构施加预应力进行增强加固的技术得到重视,形成了独具特点的预应力碳纤维片材加固技术。该技术的优势是发挥了碳纤维片材的高强性能,同时对结构施加主动预应力而提高了加固效果;改变了直接粘贴后被动承载的受力状态,使材料的有效利用率显著提高;尤其对于桥梁建设而言,可显著提高桥梁的抗裂弯矩、延缓桥梁裂缝出现、抑制桥梁既有裂缝的发展、显著减小裂缝宽度,从而改善桥梁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然而,由于板底或梁底阴角处难以打磨及清理,碳纤维布粘贴到桥梁下方的混凝土T梁时难以和混凝土结构紧密结合,时间长久势必会造成卷边,剥落,碳纤维布的加固质量降低,对桥梁建设构造成安全隐患;不仅如此,当外界环境温度在20~25℃之间时,桥梁建设用结构胶的凝固时间一般为24小时,而当外界环境低于该温度范围时,碳纤维布粘贴时采用的结构胶固化时间较长,加大了桥梁建设施工工程的周期。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碳纤维布粘贴到桥梁下方的混凝土T梁时难以和混凝土结构紧密结合的缺陷,本申请提出一种混凝土T梁的碳纤维布加固结构,通过在混凝土T梁的外侧粘贴碳纤维布箍,并在混凝土T梁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置螺栓,上下螺栓的的两自由端分别通过L型钢锚板和螺母将碳纤维布箍固定在混凝土T梁外表面,并通过在混凝土T梁外侧的碳纤维布箍的外侧设置有防护板,防护板能够对碳纤维布箍起到防护作用,并在防护板与碳纤维布箍之间设置有填充板,当外界环境较低时,填充板为保温板,加速碳纤维布箍上结构胶的固化,当外界环境较高时,填充板为热膨胀板,利用热膨胀板受热膨胀的特性挤压碳纤维布箍,对碳纤维布箍进行二次加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混凝土T梁的碳纤维布加固结构,包括混凝土T梁,所述混凝土T梁的顶部与桥梁横梁固定连接,所述混凝土T梁与所述桥梁横梁的外表面包覆有碳纤维布箍,所述碳纤维布箍通过结构胶粘附在所述混凝土T梁与所述桥梁横梁的外表面,混凝土T梁与桥梁横梁交接处以及混凝土T梁的底端边角处的所述碳纤维布箍的外侧均设置有L型钢锚板,所述L型钢锚板包括横板和竖板,位于混凝土T梁与桥梁横梁交接处的L型钢锚板的横板通过膨胀螺丝与桥梁横梁固定连接,所述L型钢锚板的一侧均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之间横穿设置有贯穿所述竖板和所述混凝土T梁的螺栓,所述螺栓的两端分别向所述连接块的外侧延伸并与螺母相连接,所述连接块上均设置有卡接槽,位于混凝土T梁同侧的连接块的卡接槽之间均设置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与所述混凝土T梁外侧的碳纤维布箍之间填充有填充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悍马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悍马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207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进入沉孔旋转零件的辅助工具
- 下一篇:厨余垃圾处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