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医用吻合器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22025.4 | 申请日: | 2019-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910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白顺科;杨芹;崔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07C5/34 | 分类号: | B07C5/34;B07C5/344;B07C5/02;B07C5/38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周春丽 |
地址: | 2100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吻合 检测 装置 | ||
1.一种医用吻合器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吻合器,吻合器(100)包括模座(101)和吻合钉(103),模座(101)内设置有若干排钉槽(102),每个钉槽(102)内均可设置吻合钉(103),每个吻合钉(103)均包括钉身(1031)和位于钉身(1031)两端的两钉脚(1032),其特征在于:
包括输送导轨(1)、电测触头(2)、电测触头移动机构、拍摄装置(3)、第三模座阻挡机构和翻板机构(5),
输送导轨(1)倾斜设置,用于输送吻合器(100),
电测触头(2)包括触头座(21),触头座(21)顶部固定设置有与模座(101)中每个钉槽(102)相对应的若干对电极(22),电极(22)的底部均固定在触头座(21)内,顶部均伸出触头座(21)且电极(22)伸出触头座(21)的长度小于钉脚(1032)的长度,电极(22)的对数与模座(101)上钉槽(102)的数量一致,每对电极(22)中两电极(22)之间的距离小于位于钉槽(102)中的吻合钉(103)的两钉脚(1032)之间的距离;每排电极(22)中,首个电极和尾个电极的底部均分别连接一引出电极(23),引出电极(23)与交流电桥连接,除首个电极和尾个电极外,相邻两个电极(22)的底端均分别通过一桥接片(24)连接,
电测触头移动机构与触头座(21)固定连接以带动电测触头(2)的各对电极(22)相应地插入钉槽(102)内,
拍摄装置(3)位于输送导轨(1)上方,拍摄装置(3)包括摄像机(31),摄像机(31)的镜头朝向输送导轨(1),
第三模座阻挡机构用于将吻合器(100)固定在摄像机(31)的镜头的下方,
翻板机构(5)位于拍摄装置(3)之后,翻板机构(5)包括可上下转动的翻转板(51),在输送导轨(1)上位于拍摄装置(3)之后的位置上开设有落料口(52),翻转板(51)转动设置在落料口(52)中。
2.一种医用吻合器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吻合器,吻合器(100)包括模座(101)和吻合钉(103),模座(101)内设置有若干排钉槽(102),每个钉槽(102)内均可设置吻合钉(103),每个吻合钉(103)均包括钉身(1031)和位于钉身(1031)两端的两钉脚(1032),其特征在于:
包括输送导轨(1)、电测触头(2)、电测触头移动机构、拍摄装置(3)、第三模座阻挡机构和翻板机构(5),
输送导轨(1)倾斜设置,用于输送模座(101),
电测触头(2)包括触头座(21),触头座(21)顶部固定设置有与模座(101)中每个钉槽(102)相对应的若干对电极(22),电极(22)的底部均固定在触头座(21)内,顶部均伸出触头座(21),电极(22)的对数与模座(101)上钉槽(102)的数量一致,且每对电极(22)内的两个电极分别向与之相对应的钉槽(102)的两相对内壁分别延伸设置有接触舌(221),每对电极(22)中的两接触舌(221)之间的距离等于位于钉槽(102)中的吻合钉(103)的两钉脚(1032)之间的距离,每排电极(22)中,首个电极和尾个电极的底部均分别连接一引出电极(23),除首个电极和尾个电极外,每相邻两个电极(22)的底端均分别通过一桥接片(24)连接,
电测触头移动机构与触头座(21)固定连接以带动电测触头(2)的各对电极(22)相应地插入钉槽(102)内,
拍摄装置(3)位于输送导轨(1)上方,拍摄装置(3)包括摄像机(31),摄像机(31)的镜头朝向输送导轨(1),
第三模座阻挡机构用于将吻合器(100)固定在摄像机(31)的镜头的下方,
翻板机构(5)位于拍摄装置(3)之后,翻板机构(5)包括可上下转动的翻转板(51),在输送导轨(1)上位于拍摄装置(3)之后的位置上开设有落料口(52),翻转板(51)转动设置在落料口(52)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一种医用吻合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测触头移动机构包括电测触头移动气缸(11),电测触头移动气缸(11)与电测触头(2)中的触头座(21)固定连接以带动电测触头(2)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2202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