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整体式前撞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26814.5 | 申请日: | 2019-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308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杨勇;刘纯旺;杜敦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杉川机器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L9/00 | 分类号: | A47L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 | 代理人: | 李翔宇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整体 式前撞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整体式前撞结构,包括中壳,安装于中壳的上端的中壳上盖,与中壳上盖连接的面壳,一端与中壳连接且另一端与面壳连接的复位支撑件,以及与中壳的下端连接的底盖;所述中壳上盖设有用于安装复位支撑件的贯穿孔,所述面壳朝向中壳的一端设有用于插入复位支撑件的凹槽,所述复位支撑件依次连接凹槽、贯穿孔、中壳;所述面壳的前下方设有前撞部,所述面壳后方设有面壳后盖;所述中壳上盖位于前撞部与面壳后盖之间,用于限制面壳向上、向下、向前移动。采用本方案的整体式前撞结构,前撞部与止挡部连接,消除了外观上的前撞和面壳之间的割裂,使结构呈现为一个整体,为使用者带来了使用体验上的提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吸尘器的前撞组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整体式前撞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分离式前撞必须在前撞和面壳之间预留前撞的运动空间,前撞和面壳存在间隙,外观上会造成前撞和面壳之间的割裂,从而导致视觉上的缺陷,影响使用者的体验。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基于上述原因,本申请人提出了一种整体式前撞结构,旨在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满足上述要求,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体式前撞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整体式前撞结构,包括中壳,安装于中壳的上端的中壳上盖,与中壳上盖连接的面壳,一端与中壳连接且另一端与面壳连接的复位支撑件,以及与中壳的下端连接的底盖;
所述中壳上盖设有用于安装复位支撑件的贯穿孔,所述面壳朝向中壳的一端设有用于插入复位支撑件的凹槽,所述复位支撑件依次连接凹槽、贯穿孔、中壳;
所述面壳的前下方设有前撞部,所述面壳后方设有面壳后盖;所述中壳上盖位于前撞部与面壳后盖之间,用于限制面壳向上、向下、向前移动。
作为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复位支撑件为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用于在撞到物体后将向后或者左右方向移动的前撞部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复位。
作为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复位弹簧的数量至少为4。
作为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中壳设有用于安装复位支撑件的固定杆,所述复位支撑件的底端套设于固定杆。
作为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底盖的前端设有与前撞部连接的止挡部,所述中壳位于止挡部与前撞部内部。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本方案的整体式前撞结构,前撞部与止挡部连接,消除了外观上的前撞和面壳之间的割裂,使结构呈现为一个整体,为使用者带来了使用体验上的提升;此外,方案中,中壳上盖和中壳在面壳后盖和面壳之间,面壳前部和后部的上下方向和向前方向移动都被限制,只能向后和左右方向移动,在撞到物体后,利用复位弹簧为整体式前撞结构提供复位弹力,面壳向后或者左右方向移动会造成复位弹簧变形,当前撞结构离开被撞物后,面壳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复位,此外复位弹簧还能起到一定支撑作用,弹簧的位置可以灵活布局充分利用空间,使前撞结构内部空间得到最大化利用。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整体式前撞结构的具体实施例的系统框架示意图;
图2是图1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是图1结构俯视图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 中壳 101 中壳上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杉川机器人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杉川机器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268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