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甲襞微循环检测仪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27229.7 | 申请日: | 2019-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812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荣坚;张廷成;肖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峰云视觉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张子宽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循环 检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甲襞微循环检测仪,包括:手持主体、成像单元、照明单元和控制单元,成像单元包括成像组件、变倍单元和聚焦单元,成像组件包括镜头组件和图像传感器,镜头组件设置于手持主体的检测端,照明单元包括照明补光单元和定位指示单元,照明补光单元包括灯罩和多个照明光源,灯罩的末端开口为检测口,定位指示单元用于在检测口位置照射出定位图案,控制单元包括与图像传感器相连的数据交互单元。本方案在检测过程中,灯罩一直抵接检测手指,即使手指发生抖动,设备也会跟随自然运动,从而使得采集到的图像保持稳定,本方案可以供使用者手持操作,省去了载物台和升降台,便于使用和携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甲襞微循环检测仪。
背景技术
微循环是循环系统最末梢的部分,又是脏器的组成部分。微循环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向组织输送氧气和养料,同时也带走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是细胞组织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场所;微循环还具有信息传递和能量传递的功能。人体微循环功能障碍是机体产生疾病和早衰、早逝的直接原因。目前观察人体微循环最常用并且能代表全身微循环状态的主要是甲襞和眼球结膜两个部位。其中甲襞是观测人体微循环状态的最好窗口。其表皮薄,透光性好,微血管表浅,在显微镜下容易看见,而且观察手指甲襞十分方便。
目前市场上的甲襞微循环检测仪都为载物台式,需要将检查的手指放置在载物台手指固定位置处,调节载物台前后左右移动到合适位置,使用载物台上方的显微镜聚焦,捕捉到清晰的微循环血管,在显微镜上方前侧的显示屏上显示,或使用USB线缆连到电脑USB接口,由电脑主机将视频、图像传输到与其相连的显示器来显示。
市场上也有一些手持式的数码显微镜。这类数码显微镜通常用于电路板的焊接、检修、观察毛发等应用。这类数码显微镜要求物品距离显微镜最前端结构有一定的距离,以便于对观察对象进行操作。它们通常采用滚轮来控制聚焦和调焦(改变光学放大倍率)。
目前市场上的载物台式甲襞微循环检测仪需要调节载物台前后左右移动,并配合显微镜聚焦,才可获得清晰微循环血管图像,使用过程很不方便。而且在观察过程中,即使有手指定位器,但由于手指的自然抖动,图像很难稳定,使得定位和聚焦困难,而且长时间使用,容易造成观察者或检查者视觉疲劳,而现有设备对结果的判别又依赖于观察者或检查者的主观判断,从而影响最终判别结果的准确性。“台湾国立中山大学”在其专利“自动化甲襞微循环分析系统”(授权公告号TW201309264A1)中提到,不须手指夹具辅助进行影像撷取,而采用了活体晃动稳定化装置来解决该问题。但该所谓活体晃动稳定化装置并无光学和机械稳像装置,实际是电子稳像,即根据不同帧中重点特征区块的相对位置在图像中截取共同区域获得稳像。在实际应用中,即便是1080P(分辨率为1920×1080)的高清图像,即使显微镜的光学放大倍率只有5倍,图像传感器的像素点大小能达到(5um×5um)的大像素,其所能成像的实际物体大小也只有1.92mm×1.080mm,即使能实现稳像,最终所能截取保留的共同区域也会小得多;若采用更大光学放大倍率,或更小尺寸像素点的图像传感器,或是图像传感器的分辨率更小,如通常市场上的甲襞显微镜所使用的图像传感器分辨率不大于720P(分辨率为1280×720),则因成像的实际范围更小,很容易出现不同图像中无共同区域的现象,导致无法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对于显微镜成像的灯光定位指示,现有专利中有三种方式。一种为在图像中形成一个亮环,通过亮环的位置来定位,该方式容易造成图像照明的不均匀,影响亮环覆盖范围的图像细节,若只是观察亮环内,则极大的浪费了成像靶面。第二种为使用两个激光指示灯,当两指示灯相交时完成定位,这个方式首先需要将待观察的目标位置摆放在固定位置的激光指示灯下,另一个激光指示灯跟随显微镜上下移动,主要作用实际为聚焦指示。第三种为指示灯垂直于置物平台照射,而显微镜在斜上方,此种方式将会造成被观察的平面与显微镜成像平面不平行,若需要在整个成像靶面都清晰成像,将对显微镜头的景深有极高要求。此三种方法都没有解决定位指示灯光进入成像系统对成像造成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峰云视觉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峰云视觉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272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控制可来回打滑转动的餐桌
- 下一篇:一种茶叶用捻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