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氮制冷近红外相机及使用该近红外相机的望远镜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33354.9 | 申请日: | 2019-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694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邱鹏;贾磊;王建峰;邹思成;张晓明;葛亮;田健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N5/225 | 分类号: | H04N5/225;H04N5/33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巴晓艳 |
地址: | 10010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氮 制冷 红外 相机 使用 望远镜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文实测、航空航天等领域中使用的科学级近红外相机,具体涉及一种液氮制冷近红外相机,包括近红外相机本体和设置在近红外相机本体内部的液氮腔体,所述液氮制冷近红外相机还包括用于防止发生泄漏的液氮防漏组件,所述液氮防漏组件设置在所述近红外相机本体顶部,并与所述液氮腔体联通。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铝合金紧固结构和聚四氟隔热密封结构,采用蛇形排气管的方式,增加排气缝阵列,实现灌满液氮密封后,近红外相机本体任意倾倒姿态液氮不外流;同时具有排气结构,不会因为密封后内部压力增大而损坏相机本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文实测、航空航天等领域中使用的科学级近红外相机,具体涉及一种液氮制冷近红外相机及使用该近红外相机的望远镜。
背景技术
由于我国缺乏高性能科研级红外芯片研发能力以及国外对我国红外相机采购的商业限制,制约了我国红外天文领域相关的研究。
天文观测使用的相机为了降低长时间曝光带来的暗电流噪声,通常需要对感光芯片进行深度制冷,该款相机采用液氮制冷的方式,探测器工作时芯片温度会降到-180摄氏度左右。由于Xenics公司的近红外相机并不是针对应用于天文实测领域而研发的产品,所以该相机安装在望远镜上,当望远镜观测指向不同目标使得相机本体倾斜时,会出现液氮外流情况,即使指向某个特定天区可以勉强使用,也需要每隔半小时加一次液氮,每次加液氮要将望远镜复位后在添加,一般需要20-30分钟左右,无法进行正常的天文观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氮制冷近红外相机,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潜在问题中任一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氮制冷近红外相机,所述液氮制冷近红外相机包括近红外相机本体和设置在近红外相机本体内部的液氮腔体,所述液氮制冷近红外相机还包括用于防止发生泄漏的液氮防漏组件,所述液氮防漏组件设置在所述近红外相机本体顶部,并与所述液氮腔体联通。
进一步,所述液氮防漏组件包括扎圈、固定帽、密封隔热接口、密封圈和蛇形排气管;
其中,所述扎圈设置在所述近红外相机本体上端靠近端部的外侧壁上,所述密封隔热接口设置在所述近红外相机本体的顶部,且相机本体和密封隔热接口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固定帽套接在所述密封隔热接口上,且所述固定帽的底部与所述扎圈连接;
所述密封隔热接口的内部设有液氮槽和排气槽,所述液氮槽和排气槽均与所述液氮腔体联通,所述蛇形排气管设置在所述排气槽内部,且所述蛇形排气管一端伸入到所述液氮腔体的底部。
进一步,所述液氮防漏组件还包括用于起到防滑和密封作用的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设置在所述扎圈与所述近红外相机本体的连接处。
进一步,所述蛇形排气管的上设有排气缝阵列。
进一步,所述液氮槽的顶部内侧设有用于连接密封盖或加氮漏斗的内螺纹。
进一步,所述扎圈和固定帽的材质为不锈钢。
进一步,所述密封隔热接口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
进一步,所述第一密封圈材质为橡胶,厚度为2-3mm。
进一步,所述第二密封圈材质为橡胶,厚度为2-3mm。
一种望远镜,所述望远镜上连接有上述的液氮制冷近红外相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不锈钢紧固结构和聚四氟隔热密封结构,采用蛇形排气管的方式,增加排气缝阵列,实现灌满液氮密封后,近红外相机本体任意倾倒姿态液氮不外流;同时有排气结构,不会因为密封后内部压力增大而损坏相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大学,未经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3335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