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集成式低压补油排气阀驱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34805.0 | 申请日: | 2019-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990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杨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L9/02 | 分类号: | F01L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 低压 补油排 气阀 驱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集成式低压补油排气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壳体,轴向贯穿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包括第一孔和第二孔,第一孔的直径大于第二孔的直径,第一壳体的侧壁设有与第一孔连通的低压补油进油孔;单向阀,设置于连通低压补油进油孔的油路上;外活塞,滑动置于安装孔内,外活塞与第一孔之间形成有外腔;内活塞,滑动置于外活塞内,内活塞和外活塞之间形成有内腔,内腔能连通于外腔;阀杆,连接于内活塞的一端;液压转接块,固定安装于第一壳体,且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一端连通于第一孔;电磁阀,安装于液压转接块,且与第一通孔的另一端连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集成化程度高,能够满足快速、高效排气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式低压补油排气阀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范围内的石油短缺和全球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为了应对越来越严峻的能源形势,高效、节能、环保的船舶发动力产品逐渐成为了各国关注的重点。而排气阀驱动系统作为气缸内气体组织过程和燃烧质量的影响者,其产品的优劣及技术的发展直接制约了船舶发动机的发展方向。
电液控制式排气阀驱动系统以其智能化、柔性、精确控制等优点而逐渐被应用并推广到船用智能船舶发动机产品上。但是,目前市场上广泛使用的电液控制排气阀驱动系统大多是基于两套结构实现的,即一套单独的控制单元和一套单独的驱动单元相配合,其结构复杂且笨重,无法提高排气阀的驱动效率及驱动质量,严重制约着船用低速柴油机向着更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式低压补油排气阀驱动装置,结构简单,集成化程度高,能够满足快速、高效排气的需求。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集成式低压补油排气阀驱动装置,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轴向贯穿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包括连通的第一孔和第二孔,且所述第一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孔的直径,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孔连通的低压补油进油孔;
单向阀,设置于连通所述低压补油进油孔的油路上,用于限制所述低压补油进油孔内的油液向外流出;
外活塞,滑动置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外活塞与所述第一孔之间形成有外腔;
内活塞,滑动置于所述外活塞内,且所述内活塞和所述外活塞之间形成有内腔,所述内腔能连通于所述外腔;
阀杆,连接于所述内活塞的一端;
液压转接块,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液压转接块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一孔;
电磁阀,安装于所述液压转接块,且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另一端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外活塞的侧部设有连通所述外腔和所述内腔的节流小孔。
作为优选,所述外活塞的侧部设有连通所述外腔和所述内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轴向设于所述节流小孔的下方,且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节流小孔。
作为优选,所述外活塞上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第二通孔的一端连通于所述环形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节流小孔水平设置,所述环形槽的上端面与所述节流小孔的顶壁之间形成有第一间距L1。
作为优选,所述内活塞未连接所述阀杆的一端周向开设有环形开口,所述外腔通过所述节流小孔和/或所述第二通孔连通于所述内腔。
作为优选,所述低压补油进油孔水平设置,且所述低压补油进油孔的底壁与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连接处的台阶面之间形成有第二间距L2。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开设有阻尼孔,所述阻尼孔连通于所述第一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船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348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能精确定点空投装置
- 下一篇:一种驱动型发电机组配套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