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避让障碍物的下引出管线分支口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35159.X | 申请日: | 2019-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355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孙磊;徐硕;刘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0 | 代理人: | 陈颖洁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避让 障碍物 引出 管线 分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避让障碍物的下引出管线分支口,其特征在于管线舱室出入管线部位底板局部落深,管线舱室出入管线部位管廊净宽局部增大,形成一个管线穿管层,且管线穿管层壁板预埋套管,以使得管线自底板以下空间进出管廊。本实用新型将避让障碍物的管线下引出分支口,无需因避让管线而降低管廊标高,无需增加倒虹段衔接标高变化,仅需要对管线分支口进行局部处理,对管廊整体标高走向完全无影响,既能实现分支口功能又节省工程造价,是一种避让障碍物的合理的管线下引出形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综合管廊节点设计的技术领域,其为在常规管线引出口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以实现可避让管廊沿线障碍管线,同时满足管线进出管廊功能的设计,具体为一种避让障碍物的下引出管线分支口。
背景技术
综合管廊工程是指在城市道路下面建造一个市政共用隧道,将电力、通信、给水、中水、冷热水管、燃气等多种市政管线集中在一起,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以做到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和资源的共享,同时实现管线的集约化管理目标。
管线分支口承担了管廊外各类管线进入进出管廊的基本功能。管廊外部进出管线一般与管廊平面交叉,进出管廊,一般采用局部抬高管廊顶板,供管线出入的方式实现分支口基本功能。如遇沿线管廊上引出标高范围内有障碍物管线,则无法实现上引出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让障碍物的下引出管线分支口,通过管线分支口的局部处理,无需调整管廊标高,轻松解决因障碍物管线标高问题,无法利用管廊顶板以上空间而实现上引出的管线进出问题,结构简单合理,节约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避让障碍物的下引出管线分支口,其特征在于管线舱室出入管线部位底板局部落深,管线舱室出入管线部位管廊净宽局部增大,形成一个管线穿管层,且管线穿管层壁板预埋套管,以使得管线自底板以下空间进出管廊。
管线穿管层进出管线处壁板预埋防水套管及电缆通信缆线专用防水组件,管廊外管线采用混凝土包封排管。
管线舱室出入管线部位底板局部落深处设置玻璃钢走道板及爬梯,以满足廊内管线正常敷设及人员管廊内的正常检修通行的基本功能。
进出管线局部落深处设置集水坑及排水泵,利用排水管线接入管廊外部排水收集系统。
在管廊顶板以上区域空间无法利用,而仍要满足支管线与主管线的连接功能的条件下,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管廊底板以下空间,局部落深引出管线舱室的底板,分支管线利用此空间进出管廊。本实用新型将避让障碍物的管线下引出分支口,无需因避让管线而降低管廊标高,无需增加倒虹段衔接标高变化,仅需要对管线分支口进行局部处理,对管廊整体标高走向完全无影响,既能实现分支口功能又节省工程造价,是一种避让障碍物的合理的管线下引出形式。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避让障碍物的下引出管线分支口的上层平面示意图。
图2为一种避让障碍物的下引出管线分支口的下层平面示意图。
图3为一种避让障碍物的下引出管线分支口的A-A剖面示意图。
图4为一种避让障碍物的下引出管线分支口的B-B剖面示意图。
图中包括:1、局部落深,2、预埋套管,3、走道板,4、检修楼梯,5、集水坑,6、排管,7、避让管线,8、检修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
一种避让障碍物的下引出管线分支口,在管廊标准断面顶板以上管线上引出空间内有障碍物的情况下,将管线出入管廊形式调整为自底板以下空间进入进出管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351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岸边式多水位组合取水泵房结构
- 下一篇:一种不干胶标签的收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