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铜冷却棒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35248.4 | 申请日: | 2019-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208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发明(设计)人: | 吕棉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海西宏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7/10 | 分类号: | C21B7/10 |
代理公司: | 福州旭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3 | 代理人: | 程春宝 |
地址: | 350601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冷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铜冷却棒,包括前筒、进水管、轴套和后筒;所述进水管的中部与前部的外周面上盘绕设置有导流片,所述进水管为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轴套固定在所述后筒内,所述进水管的中后部的外周面上攻有第一外螺纹,所述进水管的末端先穿入所述轴套,再穿出所述后筒,所述进水管上位于所述第一外螺纹前部环绕设置有凸部;将所述进水管装入所述前筒内;所述轴套前部的外周上对称设置有凸块;所述后筒筒壁的中部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处连接出水管;所述前筒和所述后筒连接处的外壁上设置有法兰盘。将进水管旋紧在轴套上,就可起到精准定位的作用和防止进水管倾斜的作用,有效解决进水管与前筒或后筒的轴线不平行的情况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工业高炉送风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铜冷却棒。
背景技术
高炉是一个密闭的高温高压冶炼容器,炉体安装有冷却壁,一旦冷却壁损坏,其炉内的高温容易把炉壳烧红、烧裂甚至烧穿,影响高炉安全生产。以往在高炉冷却壁损坏后,采取在炉壳外面喷水冷却的方法,维护冷却,由于在炉壳外面喷水冷却导致炉壳里外温差过大,极易造成疲劳损坏,因此,在炉壳外面喷水冷却的方法只能够在短时间内使用,时间长了仍然会导致炉壳变形、开裂、甚至烧穿,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为提高高炉的使用寿命,现在的做法一般是在高炉冷却壁上开孔,安装纯铜冷却棒以恢复损坏冷却壁的功能。
为此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一种高炉冷却棒(申请号:201220134005.X)以提高冷却效果,增加高炉寿命,如图1所示,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由中空的前筒体和中空的后筒体对接焊接组成,所述前筒体为纯铜铸管件,前筒体的前端面上覆有合金耐磨层,所述后筒体为无缝钢管,所述前筒体与后筒体的对接焊缝位于本体的中后端,所述本体的前端口设 有前端盖,所述本体的后端口设有后端盖,所述本体上固连有进水管、出水管、法兰盘和带 灌浆管的灌浆法兰盘,所述进水管通过后端盖上开设的进水口与本体的内腔相通,所述出 水管通过后筒体的侧壁上开设的出水口与本体的内腔相通,所述本体的内腔设有隔板,所 述隔板将内腔空间隔成一过水通道,所述过水通道从进水口先直线通向本体的前端再沿本体的内壁螺旋式通向本体的后端并通至出水口。但是该结构存在着,制造过程中,尤其在安装进水管的过程中,由于后端盖顶盖较薄且进水管头部的直径小于前筒体的内径,并且进水管的头部不与前端盖接触,造成难以定位以及不好受力,所以工人在安装焊接进水管的过程中,焊接难度较高,且非常容易造成进水管与本体不平行,或是进水管头部过于接近前端盖,影响水的瞬时流通量;从而影响高炉冷却棒的冷却效果,降低高炉冷却棒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铜冷却棒,有效解决进水管与前筒或后筒的轴线不平行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以下方案实现:提供一种新型铜冷却棒,包括前筒、进水管、轴套和后筒;所述进水管的中部与前部的外周面上盘绕设置有导流片,所述进水管为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轴套固定在所述后筒内,所述轴套内攻有内螺纹,所述进水管的中后部的外周面上攻有第一外螺纹,所述进水管的末端先穿入所述轴套,再穿出所述后筒,所述进水管上位于所述第一外螺纹前部环绕设置有凸部,进水管上的第一外螺纹与所述轴套内的内螺纹配合;所述进水管装入所述前筒内;所述轴套前部的外周上对称设置有凸块;所述后筒筒壁的中部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处连接出水管;所述前筒和所述后筒连接处的外壁上设置有法兰盘;所述前筒的头部覆盖有防锈涂层。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管的尾部外周上攻有第二外螺纹。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前筒与所述后筒焊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铜冷却棒,通过在后筒内设置轴套,将进水管旋紧在轴套上,就可起到精准定位的作用和防止进水管倾斜的作用,增加本冷却铜棒的生产合格率,有效解决进水管与前筒或后筒的轴线不平行的情况发生,保证冷却水顺畅流通,保证铜冷却棒冷却效果良好,从而增加了铜冷却棒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海西宏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海西宏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352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