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铁路隧道细水雾灭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36276.8 | 申请日: | 2019-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279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马伟斌;田四明;王志伟;郭小雄;赵鹏;罗鹏;王子洪;付兵先;马超锋;邹文浩;常凯;柴金飞;张胜龙;马召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C31/00 | 分类号: | A62C31/00;A62C37/42;F21V2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姜海荣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路 隧道 水雾 灭火 装置 | ||
1.一种铁路隧道细水雾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10),所述机架(10)顶部设有水箱(11),底部设有外壳(12),所述外壳(12)内部为安装空间(100),所述安装空间(100)通过一隔层板(13)被分隔成位于上方的容纳室(101)和位于下方的安装室(102),所述外壳(12)对应所述容纳室(101)正面位置处设有一能够相对于所述容纳室(101)进行开关的盖板(14);所述安装室(102)内设有水流加压结构(15);
消防水枪(20),所述消防水枪(20)设于所述容纳室(101)内,所述消防水枪(20)通过所述水流加压结构(15)与所述水箱(11)相连接;
光照结构(30),所述光照结构(30)设于所述容纳室(101)内,所述光照结构(30)通过所述盖板(14)相对所述容纳室(101)的开关实现对所述容纳室(101)内的照明,以便将所述消防水枪(20)存放或取出于所述容纳室(10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路隧道细水雾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照结构(30)包括设于所述容纳室(101)内的照明灯带(31)、光敏传感器(32)与位移传感器(33),所述照明灯带(31)安装于所述水箱(11)的底端,所述光敏传感器(32)设于所述容纳室(101)内远离所述盖板(14)的一端,所述位移传感器(33)设于所述容纳室(101)内邻近所述盖板(14)的一端;所述光敏传感器(32)与所述位移传感器(33)相配合,控制所述照明灯带(31)的运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铁路隧道细水雾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传感器(33)感应所述盖板(14)相对所述容纳室(101)开启,传递信号至所述光敏传感器(32),所述光敏传感器(32)感应所述容纳室(101)内的光线强度,进而控制所述照明灯带(31)开启照明;所述位移传感器(33)感应所述盖板(14)相对所述容纳室(101)关闭,传递信号至所述光敏传感器(32),所述光敏传感器(32)感应所述容纳室(101)内的光线强度,进而控制所述照明灯带(31)关闭照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路隧道细水雾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4)上设有锁扣(141),所述盖板(14)相对所述容纳室(101)关闭时,所述盖板(14)通过所述锁扣(141)与所述外壳(12)相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路隧道细水雾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0)的底端设有脚轮(16),通过所述脚轮(16)能够使所述铁路隧道细水雾灭火装置快速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路隧道细水雾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0)的顶部设有用以承托所述水箱(11)的承托架(17),所述水箱(11)安装于所述承托架(17)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路隧道细水雾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0)的两侧可摆动地设有托杆(18),所述托杆(18)摆动伸出时,以人力手持所述托杆(18)能够将所述铁路隧道细水雾灭火装置提起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铁路隧道细水雾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2)对应所述托杆(18)处设有纳杆口(181),以供所述托杆(18)摆动收缩时,通过所述纳杆口(181)收纳所述托杆(18)。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路隧道细水雾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11)的外侧设有用于指示箱内储水量的刻度尺。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铁路隧道细水雾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装置,所述电源装置为所述水流加压结构(15)、所述光照结构(30)提供工作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3627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推式沥青带贴缝装置
- 下一篇:冷头换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