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加热装置的气动百叶窗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37520.2 | 申请日: | 2019-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816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周邦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兴市中远船舶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6B7/086 | 分类号: | E06B7/086;F24H3/04;F24H9/18;F24H9/20 |
代理公司: | 泰兴市致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87 | 代理人: | 孙军 |
地址: | 225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热 装置 气动 百叶窗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加热装置的气动百叶窗,包括百叶窗主体、百叶扇、控制按钮、输气孔、加热座、加热丝、微型气泵、密封塞柱、转动柱以及密封轴承,百叶窗主体内侧安装有百叶扇,百叶窗主体前端面安装有控制按钮,百叶窗主体上端面开设有输气孔,百叶窗主体上端面安装有密封塞柱,输气孔内部装配有加热座,加热座内部安装有加热丝,百叶扇与百叶窗主体连接处装配有转动柱,转动柱与百叶窗主体连接处安装有密封轴承,百叶窗主体左端面安装有微型气泵,该设计解决了原有气动百叶窗加热效果不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便于组合安装,加热效果好,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带加热装置的气动百叶窗,属于气动百叶窗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百叶窗是窗子的一种式样,起源于中国。中国古代建筑中,有直棂窗,从战国至汉代各朝代都有运用。竖直条的被称为直棂窗,还有横直条的,叫卧棂窗。卧棂窗即百叶窗的一种原始式样,也可以说它是百叶窗原来的状态,气动百叶窗是百叶窗的一种。
现有技术中,现有的气动百叶窗在使用时,不便于进行加热且加热效果不好,影响使用,现在急需一种带加热装置的气动百叶窗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加热装置的气动百叶窗,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便于组合安装,加热效果好,实用性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带加热装置的气动百叶窗,包括百叶窗主体、百叶扇以及便于加热机构,所述百叶窗主体内侧安装有百叶扇,所述百叶窗主体内部设置有便于加热机构,所述便于加热机构包括控制按钮、输气孔、加热座、加热丝、微型气泵、密封塞柱、转动柱以及密封轴承,所述百叶窗主体前端面安装有控制按钮,所述百叶窗主体上端面开设有输气孔,所述百叶窗主体上端面安装有密封塞柱,所述输气孔内部装配有加热座,所述加热座内部安装有加热丝,所述百叶扇与百叶窗主体连接处装配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与百叶窗主体连接处安装有密封轴承,所述百叶窗主体左端面安装有微型气泵。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柱下端面开设有散热孔,所述百叶扇下端面开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设置有多组,且多组散热孔规格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塞柱环形侧面下侧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输气孔内部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密封塞柱与输气孔通过螺纹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柱通过密封轴承与百叶窗主体转动连接,所述密封轴承设置有多组,且多组密封轴承规格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丝和微型气泵通过导线与控制按钮相连接,所述控制按钮通过导线与外界电源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座上下端面均开设有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加热装置的气动百叶窗,因本实用新型添加了控制按钮、输气孔、加热座、加热丝、微型气泵、密封塞柱、转动柱以及密封轴承,该设计便于对百叶窗进行加热,解决了原有气动百叶窗加热效果不佳的问题,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加热便捷性。
因转动柱下端面开设有散热孔,百叶扇下端面开设有散热孔,散热孔设置有多组,且多组散热孔规格相同,该设计通过使用散热孔便于对热风进行传递,因密封塞柱环形侧面下侧设置有外螺纹,输气孔内部设置有内螺纹,密封塞柱与输气孔通过螺纹相连接,该设计通过使用螺纹连接加强了连接处的密封性,因转动柱通过密封轴承与百叶窗主体转动连接,密封轴承设置有多组,且多组密封轴承规格相同,该设计便于对转动柱进行转动,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便于组合安装,加热效果好,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加热装置的气动百叶窗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兴市中远船舶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泰兴市中远船舶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375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垃圾焚烧炉排炉
- 下一篇:三维显示可见光通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