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适用自动化机加工的压铸件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41987.4 | 申请日: | 2019-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036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顾鹏飞;董方斌;李锁锁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昊龙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S1/10 | 分类号: | F16S1/10;F16B5/07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徐关寿 |
地址: | 3123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 自动化 加工 压铸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自动化机加工的压铸件,包括本体;与该本体通过搅拌摩擦焊接相连的底板;第一焊接部,设于本体底面上;第二焊接部,设于底板上;卡接结构,用于实现本体和底板之间的卡接定位;多个连接头,设于本体的侧壁上,该连接头上设有柱形的通槽,该通槽内嵌设有筒状的嵌件;多个定位凸台,形成于本体的侧壁上,用于在机加工时提供加工定位,机加工完成后可使用工具扳断;定位凸台为由本体侧壁上向外凸起形成的凸部,该凸部与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本实用新型定位凸台直接与产品一体加工形成,这样既确保了该定位凸台的完整性也确保了该定位凸台的牢靠性,定位加工精准度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自动化机加工的压铸件。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化加工方法的不断优化和改进,各类零件逐步向复杂化,整体化方向发展,加工周期日益缩短,对加工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为提高零件的加工效率,现阶段,铝合金类零件多数采用加工中心进行加工,传统的加工工艺是借用产品上原有的定位面和定位孔来进行定位加工,这样的局限性在于如果该定位面和定位孔也是需要加工的,这样的话需要增加加工工序,并且拆分工序后,由于是分工序加工容易导致尺寸的不稳定或者超差,导致产品报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的定位加工简便、产品报废率低的适用自动化机加工的压铸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自动化机加工的压铸件,包括
本体;
与该本体通过搅拌摩擦焊接相连的底板;
第一焊接部,设于本体底面上;
第二焊接部,设于底板上,用于与所述第一焊接部配合焊接;
卡接结构,用于实现本体和底板之间的卡接定位;
多个连接头,设于本体的侧壁上,该连接头上设有柱形的通槽,该通槽内嵌设有筒状的嵌件;
多个定位凸台,形成于本体的侧壁上,用于在机加工时提供加工定位,机加工完成后可使用工具扳断;该定位凸台设置为四个,两两分布于本体的其中两侧壁上;定位凸台为由本体侧壁上向外凸起形成的凸部,该凸部与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定位凸台直接与产品一体加工形成,这样既确保了该定位凸台的完整性也确保了该定位凸台的牢靠性,定位加工精准度高;且该种结构下,无需再单独对定位凸台进行成型,操作简便,加工效率高;且定位凸台可在机器对工件进行精加工后直接对定位凸台进行去除,从而确保产品一次性装夹后即可将所有的加工特征都加工完成,不再增加加工工序,降低加工成本;其次,可以确保各加工特征之间的尺寸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升加工的合格率,并且不会由于分工序而导致的漏加工。
所述定位凸台由本体上扳断后于本体上残留0.3-0.8mm的壁厚。
所述壁厚为0.5mm;这个程度的壁厚基本不会影响到压铸件的正常使用,保证一次加工后压铸件即可投入使用。
所述连接头通过两加强筋与所述本体相连,该加强筋为三角结构,连接头上表面上设有U型的凹槽,该凹槽对应设于本体侧壁和加强筋围设形成的空间内;三角形的加强筋增大了连接头与本体之间的连接强度,有效避免连接头出现断裂的情况。
所述卡接结构包括设于本体底面上的两排插接柱和设于底板上的两排插接突起,该插接突起内设有供插接柱插入的插接槽;实现本体与底板之间的牢固连接,降低焊接处出现脱离的可能。
所述卡接结构还包括设于本体底面上的两条形凸缘、设于底板上与两条形凸缘相配合的两条形开口槽,两条形凸缘相互平行设置;进一步增强本体与底板之间的连接效果,降低焊接处出现脱离的可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昊龙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昊龙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419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五金不锈钢生产用环保煅烧炉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甲状腺功能快速检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