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田间作业机械行走系统的门式桁架悬挂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52499.3 | 申请日: | 2019-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219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谢承;饶正良;李慧娟;陈楠;胡兴旺;杨彦伟;董周 | 申请(专利权)人: |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B69/00 | 分类号: | A01B69/00;B61B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71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田间 作业 机械 行走 系统 桁架 悬挂 平台 | ||
田间作业机械行走系统的门式桁架悬挂平台,属农机装备技术领域,包括地面行走和转移装置、门式桁架,以及桁架行走和转向装置、作业平台。门式桁架的跨度等于田间轨道系统行走轨道的行距,通过地面行走和转移装置在田间轨道系统上行走或转移,地面转移车的车架与地面行走车的车架较接;作业平台悬挂在桁架上,通过桁架行走和转向装置在桁架上行走或转向,转向装置圆环转盘的内外圈分别与桁架行走车的车架和作业平台的顶架固接。作业机械安装在作业平台上进行全方位作业,克服了现行农机行走系统压实土壤损毁作物等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技术领域,是一种用于牵引各种田间作业机械完成各种作业而不压实土壤,不损伤作物,无打滑,无陷车现象的机械工程技术装备。
背景技术
用机电动力代替人畜力进行农业生产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和农机装备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基础,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近年来,我国农机制造水平稳步提升,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农机作业水平快速提高,农业生产已从主要依靠人畜力转向主要依靠机械动力,进入了机械化为主导的新阶段。
但是,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机械对土壤的作用强度亦随之提高,从而引起土壤压实,而经压实的土壤固、液、气三项比例失调,物理性状变坏,影响了作物的生长,另一方面机械下田作业对作物,特别是对一种多收的作物造成直接损伤,导致作物减产,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农业机械行走系统对土壤的压实和对作物的损伤,特别是对一种多收作物根蔸的损害,已成为农业机械发展过程中急需研究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也就是常规耕作法,一季作物生长期内,机具进地从事耕翻、耙碎、镇压、播种、中耕、除草、施肥、开沟、喷药、收获等作业的次数达7~10次。随着现代化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常规耕作法已不适应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对耕地作业质量的要求。近些年来,国内外逐步出现了以少耕、免耕、保水耕作等为主的一系列保护性耕作方法和联合耕作机械化旱作技术,但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机械对土壤压实和对作物损伤的问题。
另一方面,现行的行走系统需要克服轮胎变形、土壤垂直方向的变形产生的滚动阻力做无用功,消耗大量的动力,造成大量能源消耗和机械磨损,而且行走系统能提供的最大牵引力取决于驱动轮所产生的最大反作用力——附着力,在黏结力及内摩角小的松软潮湿的土壤上容易打滑,不能发挥发动机的驱动力,在下深泥脚田时(包括湖田、沤田、冬水田、海涂田等)极易造成陷车,无法自拔。还有,在越过田埂时,对田埂的毁坏以及下田、过沟、过坎、上路存在倾翻的安全隐患。因此,突破地形、地表对农业机械行走系统的制约,降低能源消耗也是一种普遍的要求。
于是,人们采取了大宽轮胎、高纹轮胎、履带、增加配重以增大附着力,或减轻重量,加大接地面积如降低胎压,采用船形底盘以避免下陷,减少滚动阻力的措施。上述措施也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地表的制约和工作故障问题。
再者,现行的农业机械行走系统调头转弯占用土地、田边地角作业不到位,行走跑偏,重作漏作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从根本上克服现行农业机械行走系统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不压实土壤、不损伤作物、无打滑陷车,无重作漏作现象,能源消耗低的新型田间作业机械行走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咸宁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524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工程造价用资料箱
- 下一篇:一种加工中心冷却喷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