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石墨烯地暖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57076.0 | 申请日: | 2019-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630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周茂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旭日盛唐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3/02 | 分类号: | F24D13/02;F24D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姜京润 |
地址: | 266555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墨 模块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地暖模块,包括框架、石墨烯发热片;框架内匹配设置有发热机构;发热机构包括石墨烯发热片;石墨烯发热片的上端设置有防过热层、下端设置有保温隔热层;保温隔热层的下端设置有防水层;防水层的下端设置有绝缘层;防过热层包括石墨烯导热膜层、无纺布保护层;石墨烯导热膜层的上端设置有无纺布保护层;无纺布保护层的上端为框架;石墨烯发热片的上表面、下表面均设置有LLDPE薄膜;石墨烯发热片的内部设置有导流体。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防止局部覆盖后温度过高,避免了地板变形,而且消除了保温层塌陷造成着火等安全隐患,安全指数高,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暖模块,尤其涉及一种石墨烯地暖模块。
背景技术
地暖是以整个地面为散热器,通过地板辐射层中的热媒,均匀加热整个地面,利用地面自身的蓄热和热量向上辐射的规律由下至上进行传导,来达到取暖的目的。
地暖,作为一种最为舒适的取暖方式,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传统地暖一般采用水地暖,循环水通过燃气炉、电采暖炉或热泵等加热,流经地下盘管将热量传导至水泥层,进而将热量自地面而上的传导到室内环境中。但此种方式存在着水暖安装成本高,施工复杂;维护成本高,水管容易结垢,老化,漏水等存在安全隐患,安全性差;占据层高,水地暖一般会牺牲8-10厘米左右层高,影响用户体验;热转换效率低,运行费用高;升温速度慢,初次使用需要预热2天以上,关闭地暖后,再次开启需要1天时间,能量耗费极大,热能利用率低等缺点。
电地暖,有别于水地暖,作为地暖采暖领域的新星,存在着安装便捷、升温速度快、节能及远红外辐射加热等优点。目前市场上电地暖的主体发热材料有碳纤维发热电缆、碳晶电热膜、纳米碳(碳纳米管、石墨烯等)电热膜等类型,但这些电地暖均存在局部覆盖后温度过高,造成地板变形,保温层塌陷,甚至着火等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石墨烯地暖模块。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石墨烯地暖模块,包括框架、石墨烯发热片;框架内匹配设置有发热机构;发热机构包括石墨烯发热片;石墨烯发热片的上端设置有防过热层、下端设置有保温隔热层;保温隔热层的下端设置有防水层;防水层的下端设置有绝缘层;
防过热层包括石墨烯导热膜层、无纺布保护层;石墨烯导热膜层的上端设置有无纺布保护层;无纺布保护层的上端为框架;
石墨烯发热片的上表面、下表面均设置有LLDPE薄膜;石墨烯发热片的内部设置有导流体。
石墨烯导热膜层的厚度为0.05~0.45mm;无纺布保护层的厚度为0.01~0.05mm。
石墨烯发热片通过ABS防水胶与石墨烯导热膜层固定粘结。
保温隔热层的材质为多孔结构的聚氨酯,其厚度为1-1.3cm。
绝缘层的材质为聚酰亚胺薄膜。
框架前端内部开设有导线槽;导线槽内铺设有与导流体相连接的导线。
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防止局部覆盖后温度过高,避免了地板变形,而且消除了保温层塌陷造成着火等安全隐患,安全指数高,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绝缘层;2、防水层;3、保温隔热层;4、石墨烯发热片;5、石墨烯导热膜层;6、无纺布保护层;7、框架;8、导流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旭日盛唐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旭日盛唐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570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轨道爬坡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解铝生产用的安全防护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