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轨道梁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59165.9 | 申请日: | 2019-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402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王赛宁;邱佳隆;刘晓彤;杨靖;黄志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2/00 | 分类号: | E01B2/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郭栋梁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轨道梁,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条第一工字梁,各所述第一工字梁的上翼缘上均一一对应固定连接有混凝土层,各所述混凝土层沿所述第一工字梁的长度方向延伸,各所述混凝土层的上表面均设置有行走面,各所述行走面沿所述第一工字梁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各所述行走面位于同一平面。上述方案,采用第一工字梁较箱型梁,降低了造价及工艺复杂性。此外,由于在第一工字梁上形成混凝土层,混凝土层的顶面作为行走面,可以车辆与行走面之间的摩擦力,克服了车辆行走过程中打滑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般涉及轨道梁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轨道梁。
背景技术
现有轨道交通中,一般采用箱型轨道梁,箱型轨道梁由于其自身结构的特点,导致制造费用高,工艺复杂。以及车辆直接在形成箱型轨道梁的钢板上行走,容易出现打滑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轨道梁,用以解决现有箱型轨道梁造价高、施工工艺复杂及容易出现车辆行走打滑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轨道梁,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条第一工字梁,各所述第一工字梁的上翼缘上均一一对应固定连接有混凝土层,各所述混凝土层沿所述第一工字梁的长度方向延伸,各所述混凝土层的上表面均设置有行走面,各所述行走面沿所述第一工字梁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各所述行走面位于同一平面。
进一步地,两所述混凝土层相向的侧面分别形成有导向面,其一所述混凝土层上的所述导向面与另一所述混凝土层上的所述导向面相互平行,且导向面的长度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行走面的行进路径。
进一步地,各所述混凝土层上均设置有用于防止轨道车辆侧翻的防侧翻凸缘,所述防侧翻凸缘设置于两所述混凝土层相向的侧面,所述防侧翻凸缘的长度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行走面的行进路径。
进一步地,各所述防侧翻凸缘位于所述导向面的上方。
进一步地,两条所述第一工字梁之间至少固定连接有一横梁。
进一步地,所述横梁上固定连接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上部空间限定出疏散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横梁为第二工字梁;
所述第一工字梁的上翼缘与所述第二工字梁的上翼缘之间焊接有第一加劲肋,所述第一加劲肋与所述第二工字梁的腹板位于同一平面,且所述第一加劲肋至少与所述第一工字梁的腹板焊接;和/或,
所述第一工字梁的下翼缘与所述第二工字梁的下翼缘之间焊接有第二加劲肋,所述第二加劲肋与所述第二工字梁的腹板位于同一平面,且所述第二加劲肋至少与所述第一工字梁的腹板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工字梁的上翼缘与下翼缘之间焊接有第三加劲肋,且所述第三加劲肋至少与所述第一工字梁的腹板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横梁为第二工字梁;
所述第三加劲肋与所述第一工字梁的腹板之间焊接有至少一层第四加劲肋,所述第四加劲肋与所述第二工字梁分置于所述第一工字梁的腹板的两侧,且至少一层所述第四加劲肋与所述第二工字梁对应的上翼缘和下翼缘之一位于同一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工字梁的上翼缘固定连接有栓钉,所述栓钉固定于所述混凝土层,且所述栓钉的顶部低于所述行走面。
本申请提供的上述方案,采用第一工字梁较箱型梁,降低了造价及工艺复杂性。此外,由于在第一工字梁的上翼缘上形成混凝土层,混凝土层的顶面作为行走面,可以增大车辆与行走面之间的摩擦力,克服了车辆行走过程中打滑的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轨道梁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5916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薄膜入料成型机构及包装机
- 下一篇:一种阻燃导电牛仔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