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排泥沉淀池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60665.4 | 申请日: | 2019-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639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周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水业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24 | 分类号: | B01D21/24;B01D21/32;B01D2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0 | 代理人: | 陈颖洁 |
地址: | 200092***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沉淀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排泥沉淀池,包括位于两侧的多层沉淀池和中央排泥池,每层沉淀池底部均设底部刮泥机,通过底部刮泥机将两侧多层沉淀池底泥刮至中央排泥池,所述中央排泥池液位低于沉淀池,保证水流方向由两侧沉淀池流向中央排泥池,排泥池上方设置上清液回流管回流至沉淀池进水,排泥池底部设置浓缩刮泥装置,排泥池下方设置排泥管连接至污泥脱水装置。该实用新型主要应用在水处理沉淀工艺中,通过横向排泥缩短沉淀池排泥路径和频率,结合排泥区上清液回流系统,可实现自动连续水力排泥,快速实现泥水分离,有利于提高沉淀效率和底泥浓缩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排泥沉淀池。该系统主要应用在水处理沉淀工艺中,通过在多层沉淀池中央设置排泥区,可提高排泥系统效率,同时简化后续污泥处理流程,节约了占地面积和工程建设费用。
背景技术
沉淀池是水处理厂占地较大的构筑物,而多层沉淀池通过提高单位面积的沉淀效率,节约了沉淀池占地面积,应用较为广泛。根据“浅池理论”,沉淀池中的沉淀物一旦沉至池底,就可被沉淀工艺去除。但实际运行中发现,沉至池底的污泥如不能及时清除,底泥会越积越多,最终导致底泥重新上浮,影响沉淀工艺处理效果。
传统多层沉淀池层数无法做多,主要是因为排泥系统的限制。一方面,传统纵向排泥导致排泥距离太长,各区域底泥分配差距过大,排泥速度过慢会导致沉淀池前段积泥量过多,排泥速度过快会导致沉淀池后段底泥扰动上浮。另一方面,传统排泥方向与水流方向相反,底泥需要克服水流运动方向反向运动,易产生旋涡流,增加底泥上浮概率,这也限制了多层沉淀池单层高度一般不小于2m的主要因素。
沉淀池除了自身影响水厂用地之外,沉淀工艺的后续污泥处理工艺也极大的影响了水厂用地。通常情况下,沉淀工艺排泥水需储存在排泥池,部分工艺需考虑回收上清液以节约水资源,排泥池或回收池底泥再提升至浓缩池,浓缩后排至平衡池,最终通过脱水机房脱水。以上污泥处理工艺不仅极大占用土地资源,而且增加了排泥水处理能耗,间接提高了制水成本。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研究一种高效排泥工艺,通过将排泥池与多层沉淀池合建,简化了沉淀池排泥系统和后续污泥处理工艺,从而整体上节约了水厂的总体占地面积和建设费用,并降低了制水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排泥沉淀池, 通过将排泥池与多层沉淀池合建,简化了沉淀池排泥系统和后续污泥处理工艺,节约了水厂的总体占地面积和建设费用,并降低了制水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排泥沉淀池,包括位于两侧的多层沉淀池和中央排泥池,每层沉淀池底部均设底部刮泥机,通过底部刮泥机将两侧多层沉淀池底泥刮至中央排泥池,所述中央排泥池液位低于沉淀池,保证水流方向由两侧沉淀池流向中央排泥池,排泥池上方设置上清液回流管回流至沉淀池进水,排泥池底部设置浓缩刮泥装置,排泥池下方设置排泥管连接至污泥脱水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沉淀区和排泥区之间采用隔墙隔离。
进一步地,所述刮泥机靠近中央排泥池一侧设置防回流装置,避免排泥区污泥回流至各层沉淀区。
进一步地,所述多层沉淀池内侧设置隔墙,隔墙底部有连通口,高0.3米至0.5米,用于刮泥机刮出的底泥从该连通口跌落至排泥区,防回流装置为设置在隔墙连通口处,且与刮泥机配合设置的橡胶隔离刷,用于彻底清除刮泥机上附着的污泥。
进一步地,中央排泥池末端设置集泥坑,集泥坑深度应大于2m,主要目的是提高污泥浓度。
进一步地,所述刮泥机采用并排布置,根据沉淀池积泥情况调整刮泥机运行速度,使得入口处的刮泥机运行速度快,出口处的刮泥机运行速度慢。
进一步地,所述各层并联的多层沉淀池,其刮泥机在相同位置可采用统一驱动方式,各层沉淀区在相同位置可采用相同的刮泥速度,便于控制管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水业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水业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606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