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新型气管套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61525.9 | 申请日: | 2019-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148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宇骞;蒋文美;蓝素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宇骞;蒋文美;蓝素文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新型 气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新型气管套,包括安装板、气管套管、防水罩以及过滤棉;安装板整体为贴合颈部的曲面结构,其上沿为向内凹的弧线形,且安装板两侧设有系带;安装板的中部偏下位置设有开孔,气管套管的一端与开孔连接,且气管套管整体与术后患者造瘘口处呼吸道弧度匹配;防水罩底部或者侧部设有气孔,过滤棉位于防水罩中,且过滤棉通过连接管与安装板的开孔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与人体颈部匹配的安装板将气管套固定不易翘起,气管套前端不会与呼吸道抵触,避免了气管套对呼吸道的伤害,通过过滤棉对空气中的杂质进行了过滤,同时还可以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加温加湿,此外还通过防水罩避免了淋浴或雨雪天气时水进入呼吸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新型气管套。
背景技术
气管切开作为喉癌等重症患者常见的治疗手段,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术后放置气管套以作为暂时或长期的辅助治疗手段,特别是全喉切除的喉癌患者更是术后一段时间甚至终身需要佩戴气管套作为重要的人体植入材料,气管套成为手术成败及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
全喉切除术后出现气管造瘘口狭窄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由于造瘘口周围组织反复感染后瘢痕化、术后放疗、患者拒绝佩戴套管等原因,造瘘口可出现狭窄,继而阻碍分泌物的排出,形成痂皮后引起窒息,由于窒息时患者无法发声求救,处理不及时将严重危及患者生命。
因术后呼吸道发生改变,在颈部终生有个造瘘口,无法像正常人那样沐浴、呼吸,吸入的空气未经过口腔或鼻道加湿加热,因此比较干燥,且空气中灰尘混杂,易产生疾痂,堵塞气道引起呼吸困难。
部分病情较晚期及原发灶位置偏下的患者需要切除的范围较大,因此造瘘口位置较低,用常规气管套管的固定方式则存在明显缺点:固定带与套管成角,形成向上牵拉的力量会导致套管末端反复摩擦气管前壁,且因为非平行的固定导致套管松弛,随着患者咳嗽套管在气管内反复摩擦黏膜形成损伤,甚至容易脱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的现有技术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新型气管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新型气管套,包括安装板、气管套管、防水罩以及过滤棉;
所述安装板整体为贴合颈部的曲面结构,其上沿为向内凹的弧线形,且所述安装板两侧设有系带;
所述安装板的中部偏下位置设有开孔,所述气管套管的一端与所述开孔连接,且所述气管套管整体与术后患者造瘘口处呼吸道弧度匹配;
所述防水罩底部或者侧部设有气孔,所述过滤棉位于防水罩中,且所述过滤棉通过连接管与所述安装板的开孔连接。
优选的,所述气管套管的另一端设有环形气囊,所述环形气囊套接在所述气管套管外侧,所述环形气囊设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沿所述气管套管设置并设有进气阀。
优选的,所述系带为扁平状,两条所述系带通过魔术贴或快速扣连接。
优选的,所述气管套管由人体组织友好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气管套管或所述防水罩内设有空气流量传感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新型气管套通过与人体颈部匹配的安装板将气管套固定不易翘起,与术后患者造瘘口处呼吸道弧度匹配的气管套前端不会与呼吸道抵触,避免了气管套对呼吸道的伤害,通过过滤棉对空气中的杂质进行了过滤,同时还可以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加温加湿,此外还通过防水罩避免了淋浴或雨雪天气时水进入呼吸道。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装配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宇骞;蒋文美;蓝素文,未经张宇骞;蒋文美;蓝素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615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