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66241.9 | 申请日: | 2019-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545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熊远江;姜必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大仓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81 | 代理人: | 江婷;李发兵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鞍山***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背光 模组 显示装置 以及 电子设备 | ||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通过在反组背光模组中使用散热片包覆遮光板的至少一部分和框体的至少一部分,使得反组背光模组中的背光源及电路板产生的热量能够经由散热片快速散发,减少了背光源附近的热量囤积。在某些实施过程中,可实现包括但不限于减少包边胶结构、固定背光模组、提高包边结构的遮光性以及提高背光模组散热性能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具备显示屏的设备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越来越普及,人们每天使用带显示屏设备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具备良好散热性能的电子设备能够很大程度上影响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因此,对于电子设备的散热性能也是消费者关心的一大领域,尤其是对于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使用时需要保持握持姿势,因此对于散热性能的需求也就更高。由于各种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的背光模组在工作时也会产生较多的热量,为了提高背光模组的散热效果,需要背光模组具备良好的散热结构。
目前相关技术中的常规正组背光模组的部分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铁框11、发光组件12、遮光板13、光学膜组14等部分。由于发光组件在工作时,背光源和电路板会产生较多的热量,而相关技术中的正组背光模组由于未在发光组件附近设置散热结构,因此背光源和电路板发出的热量难以散发,导致背光模组发热比较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正组背光模组中散热性能较差,导致正组背光模组发热严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框架、光学膜组、发光组件以及遮光膜,光学膜组设置于框架底面上,其光入射端与框架一端留有预设距离,以供发光组件放入;发光组件的电路板一端固定在光学膜组中的导光板上,另一端放置在框架靠近光学膜组光入射端的侧壁上,发光组件的背光源朝向框架的底边,并与光学膜组的光入射端相对;散热片将框架底面的至少一部分和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发光组件的电路板的至少一部分包覆在内;遮光板设置于包裹发光组件的电路板的散热片之上,将发光组件遮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一体框架分为外部框体和内部框体,内部框体固定在外部框体底面与外部框体靠近发光组件的侧面交合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将外部框体底面的至少一部分和侧面的至少一部分、发光组件的电路板的至少一部分包覆在内的散热片为一体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散热片上设置有供发光组件的电路板伸出的预设长度和宽度的一个矩形槽,所述矩形槽从散热片靠近反组背光源的一端向另一端延伸;
或者,散热片上设置有供发光组件的电路板伸出的孔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散热片为石墨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光学膜组至少包括反射膜、导光板、扩散膜和增光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内部框体为胶框,外部框体为铁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上述背光模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液晶显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通过在正组背光模组中增加散热片,并利用散热片包覆框架底面的至少一部分和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发光组件的电路板的一部分,使得正组背光模组中发光组件的背光源及电路板产生的热量能够经由散热片快速散发,减少了发光组件附近的热量囤积。在某些实施过程中,可实现包括但不限于提高背光模组散热性能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大仓精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大仓精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662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