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平流沉淀集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66622.7 | 申请日: | 2019-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866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陈凡阵;郭金玲;柏昕然;田宝义;曹仲宏;李诚;李欣;王健;许金明;单承安;胡光振;刘济铭;许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华博水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B01D2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企鸿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7 | 代理人: | 庞晓辰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河***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流 沉淀 集水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流沉淀集水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和出水渠,所述装置本体为长方体结构,所述出水渠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的外壁上,所述装置本体内设置整流墙和集水组件,其中,所述集水组件包括穿孔集水管、出水管和出水控制闸,所述穿孔集水管与所述出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伸入到所述出水渠内,所述出水控制闸通过管线与所述出水管伸入到所述出水渠的端部连接,所述管线与所述出水管连接的位置设置间隙。比较于集水槽形式,本实用新型极大减少了集水区,从而使沉淀池有效沉淀区比例更大,本实用新型对于现有的平流沉淀的负荷率有明显提升,从而提升系统产水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给水处理中的平流形式的泥水沉淀分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平流沉淀集水装置。
背景技术
在采用平流沉淀形式的污水及给水处理中,一般采用集水槽(三角堰、穿孔槽等形式)对泥水分离后的清水进行收集,集水槽在水面布置,此种形式,在室外时阳光照射会在集水槽滋生藻类,清理极为麻烦,造成人工劳动加大,清理时也存在安全隐患;原集水槽形式的集水段会造成水力流态有较大变化,不但集水区域水力流态变化,其变化也会向前方沉淀段延伸,致使有效沉淀区域减小很多;再者,集水槽的架设会影响刮吸泥机形式的选择和作用范围;集水槽受多种因素影响(沉降、变形、挂异物等)会降低集水槽的收集均匀度。
在给水中采用穿孔墙后设置出水堰形式,同样,上层出水虽然其占据空间小,但其堰上负荷更高,对于前段水力流态的改变比集水槽形式更大,同样不利于沉淀池的有效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平流沉淀池中集水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适用平流沉淀集水的成套技术形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平流沉淀集水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和出水渠,所述装置本体为长方体结构,所述出水渠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的外壁上,所述装置本体内设置整流墙和集水组件,其中,所述集水组件包括穿孔集水管、出水管和出水控制闸,所述穿孔集水管与所述出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伸入到所述出水渠内,所述出水控制闸通过管线与所述出水管伸入到所述出水渠的端部连接,所述管线与所述出水管连接的位置设置间隙。
优选的是,所述穿孔集水管在背水面斜45°上下开设通孔。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穿孔集水管下端设置管道支架,所述管道支架固定在所述装置本体的内壁上。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出水管位于所述装置本体内的部分设置通气管。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装置本体上设置进水口。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装置本体位于所述出水渠的位置设置溢流口。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出水渠的侧壁上设置出水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比较于集水槽形式,本实用新型极大减少了集水区,从而使沉淀池有效沉淀区比例更大;本实用新型可以减少阳光照射产生藻类对运行带来的影响;本实用新型还对于底部沉泥排出形式选择有了更多选择,对排出效果也更有保证;此外,本实用新型对于现有的平流沉淀的负荷率有明显提升,从而提升系统产水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平流沉淀集水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平流沉淀集水装置的图1的A-A面剖视图;
图3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平流沉淀集水装置的另一一优选实施例示意图;
图4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平流沉淀集水装置的图3的剖视图;
图5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平流沉淀集水装置的图1实施例的穿孔集水管的局部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华博水务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华博水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666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