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氨气特殊真空采血管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66961.5 | 申请日: | 2019-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941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徐玉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市天保兴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154 | 分类号: | A61B5/1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0029 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北京***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氨气 特殊 真空 血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采血管的生产与制造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氨气特殊真空采血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内部设置有真空腔,当真空腔内的负压足够时,可以把氨气真空采血管当成普通的采血管使用,当真空腔内的负压不足难以采集到足量的血液时,拉动拉环使氨气和水发生反应生成氨水,减小反应腔内的压强,活塞在压强的作用下向下移动,此时调压腔的体积增大,单向阀板开启,真空腔内的空气流到调压腔内,从而增大了真空腔的负压,能够采集到足量的血液,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解决了提高真空采血管真空度的过程比较繁琐的问题,具有能够简单方便的提高真空采血管真空度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采血管的生产与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氨气特殊真空采血管。
背景技术
真空采血管是一种一次性的、可实现定量采血的负压真空玻璃管,需要与静脉采血针配套使用,在负压的作用下,通过采血针抽入血样容器,在一次静脉穿刺下,可以实现多管采集而不发生泄露,非常的实用且方便,根据盖子颜色的不同可以把真空采血管分为九大类,各有各的作用,针对不同的情况可以使用不同的采血管,具有针对性,提高了医护人员采血工作的效率,但是现有的真空采血管仍然存在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真空采血管长时间搁置后会降低真空管腔内的真空度,造成不能采集到足够量的血样,遇到这种情况一般的处理方式都是使用注射器向真空管腔内抽出空气,从而保证真空采血管能够采集到足够量的血样,但是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操作繁琐,而且容易发生刺伤,影响了工作效率,增大了工作难度,因此,如何能够简单方便的提高真空采血管内的真空度,成为了一项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氨气特殊真空采血管,具备能够简单方便的提高真空采血管真空度的优点,解决了提高真空采血管真空度的过程比较繁琐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能够简单方便的提高真空采血管真空度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氨气特殊真空采血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管帽,所述管体的内壁开设有真空腔,所述真空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密封塞,所述管体的内部开设有调压腔,所述调压腔的外壁开设有阀口,所述阀口的外壁活动连接有阀板,所述调压腔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密封圈,所述活塞的中心处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的内壁插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活塞的下方开设有反应腔,所述反应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水箱的底部开设有出水口,所述水箱的内侧壁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壁卡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拉环。
优选的,所述阀板的底部设置有向外侧倾斜的斜面,向外侧倾斜的斜面使阀板只能够单向移动,在活塞向下移动时能够控制阀板运动从而增大真空腔内的负压。
优选的,所述插槽与活塞杆之间紧密的插接,在没有外力作用时活塞在活塞杆上固定不动,当反应腔内发生化学反应压强变小后活塞能够在压强的作用下向下移动。
优选的,所述固定架固定连接在调压腔的内侧壁上,通过固定住固定架的位置从而能够固定住活塞的位置,使活塞能够稳定的连接在调压腔与反应腔之间,起到隔离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反应腔中填充有氨气,氨气和水反应在反应腔内生成氨水,此时反应腔内的压强变小,活塞在压强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从而可以改变真空腔内的负压。
优选的,所述水箱中放置有纯净水,一般状态下纯净水被挡板阻挡在水箱内不能流出,当需要改变真空腔内的负压时可以拔动拉环和挡板使纯净水流到反应腔内,与氨气发生化学反应。
优选的,所述卡块为弹性橡胶材质,可以产生形变,弹性橡胶材质的卡块紧密的卡在卡槽内,阻挡着纯净水的流动,当需要改变负压时把卡块从卡槽内拔出即可。
(三)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市天保兴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南昌市天保兴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669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