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钢管混凝土拱桥安装体系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67012.9 | 申请日: | 2019-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404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刘春梅;代松松;顾宗响;曹焱良;卢小凤;张鹏飞;龚章锐;王平;李学良;高肖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路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张羽振 |
地址: | 23003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管 混凝土 拱桥 安装 体系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管混凝土拱桥安装体系,包括拱肋、第一平台板、上垫板、下垫板、箍环板、箍盖板、支撑立柱、第一挂板、第二挂板、立柱套管和立柱外模;每段的拱肋与肋间系杆连接成一整体,拱肋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上层撑板和下层撑板,上层撑板和下层撑板通过撑板紧固箍与拱肋连接牢固;下层撑板与第一平台板通过第一固定撑柱连接,下层撑板与第一固定撑柱之间设置撑柱斜撑;第一平台板悬臂边的上表面设置可调撑柱,可调撑柱的顶端与可调撑板之间设置撑板转动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以已经安装的拱肋为支撑受力体进行待安装的拱肋连接,可减小现场支撑体系布设的工程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管混凝土拱桥安装体系,属于桥梁工程领域,适用于钢管混凝土拱桥安装工程。
背景技术
钢管混凝土拱桥跨度大、结构轻、外形美观大方,是适合多种地形地貌和社会环境的一类桥型。然而,钢管混凝土拱桥相对于普通混凝土梁桥,其工艺较为复杂,常存在横撑安装施工平台搭设和支撑体系布设的难度大,支撑体系控位的准确度和支撑立柱定位的准确不够高等问题,严重影响施工质量及效率。
现有技术中已有一种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先竖转后原位整体提升施工方法,包括施工步骤:1、完成墩身主体结构、拱脚预埋段、临时转铰、后锚点的施工以及临时拼装支架、提升塔架的架设安装,每组提升塔架顶部布置提升油缸、提升索及底锚,将转体段一端与相应的临时转铰铰接并放置在临时拼装支架上;2、完成竖转施工,在两两对应转体段之间安装嵌补段,形成整体提升段;3、切除临时转铰,实施原位整体提升施工;在整体提升段两端与对应的拱脚预埋段之间安装调整段并焊接成整体。该技术可充分发挥转体施工对施工现场空间的优化利用,减少了高空拼装作业的危险性。实际工程中,在细部节点连接质量提升、施工平台搭设、立柱模板支设定位方面尚存在改进之处。
鉴于此,目前亟待发明一种可减小现场支撑体系布设的工程量、降低现场吊装定位的难度和横撑安装施工平台搭设的难度、改善立柱结构的受力性能的钢管混凝土拱桥安装体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不但可以减小现场支撑体系布设的工程量,而且可以降低现场吊装定位的难度和横撑安装施工平台搭设的难度,还可以改善立柱结构的受力性能的钢管混凝土拱桥安装体系。
这种钢管混凝土拱桥安装体系,包括拱肋、第一平台板、上垫板、下垫板、箍环板、箍盖板、支撑立柱、第一挂板、第二挂板、立柱套管和立柱外模;
每段的拱肋与肋间系杆连接成一整体,拱肋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上层撑板和下层撑板,上层撑板和下层撑板通过撑板紧固箍与拱肋连接牢固;下层撑板与第一平台板通过第一固定撑柱连接,下层撑板与第一固定撑柱之间设置撑柱斜撑;第一平台板悬臂边的上表面设置可调撑柱,可调撑柱的顶端与可调撑板之间设置撑板转动铰;已经安装的拱肋与待安装的拱肋通过连接箍板连接牢固;
两排纵向相互平行的拱肋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上垫板和下垫板;箍环板和箍盖板置于上垫板和下垫板的外侧,上垫板和下垫板通过箍板控位栓与拱肋连接牢固;下垫板的下表面设置第二固定撑柱,第二固定撑柱与下垫板垂直焊接连接;镜像相对的箍环板的下表面设置悬挂转轮,提拉绳索一端与提拉机械连接,提拉绳索另一端穿过悬挂转轮与提拉平台板连接;两排纵向相互平行的拱肋之间设置横撑;
支撑立柱一侧的拱肋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第二挂板和第一挂板,支撑立柱另一侧的拱肋的下表面设置第三挂板;第二挂板和第一挂板的挂板耳板之间设置挂板连接栓,第二挂板和第一挂板通过挂板连接栓与拱肋连接牢固;第三挂板与拱肋通过挂板箍筋连接牢固;第二挂板上设置立柱校位栓,立柱校位栓与支撑立柱相接处设置定位套箍;第三平台板与第一挂板和第三挂板均通过第三平台挂杆连接牢固;支撑立柱的底端插入拱肋上的立柱套管的管腔内,立柱外模底端的支撑弧板与拱肋通过模板箍筋连接牢固,支撑立柱与立柱外模之间灌注柱侧混凝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路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徽省路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670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阶梯式发泡保护膜结构
- 下一篇:一种1,4-二羟基蒽醌生产用高效包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