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枢椎植入假体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76517.1 | 申请日: | 2019-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606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蒋晖;季伟;朱献文;陆国赞;朱纬纬;郜帅;黄安琪;程勇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华钛三维材料制造有限公司;蒋晖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A61B17/70 |
代理公司: | 广东翰锐律师事务所 44442 | 代理人: | 胡厚财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入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临床骨科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枢椎植入假体。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枢椎植入假体,包括:枢椎主体及固定部,枢椎主体设置于固定部的表面,枢椎主体和固定部为3D打印一体成型结构;固定部的上端与寰椎链接,固定部的下端与颈3椎体链接,枢椎主体插入待植入枢椎的空隙中。本实用新型中,植入的枢椎主体为3D打印结构,可与待植入部位充分匹配,其体积与钛网相比大幅缩小,无需进行二次开刀植入;同时,与枢椎主体一体成型的固定部可与寰椎和颈3椎体连接,使得枢椎植入后,可与其相连的其它结构稳定连接固定,不会发生松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枢椎植入过程存在着枢椎植入困难及植入枢椎连接稳定差的技术缺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临床骨科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枢椎植入假体。
背景技术
枢椎对人体脊柱的稳定性极其重要,但枢椎肿瘤的切除非常困难,常规手术方法是劈开下颌骨,其手术创伤极大、术中出血多、术后恢复慢,且常伴有吞咽、构音困难,患者难以接受这种巨创手术。另外,肿瘤切除后,枢椎椎体缺损一大块,如何重建脊柱稳定性也是非常棘手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常规的方法是用钛网,也就是一个金属笼子填充自体骨,放置于切除后的椎体之间。但是上颈椎形体结构特殊,而钛网形态单一,且与上下椎体很难有效接触,容易出现下沉、松动等问题,导致手术失败。钛网固定需要行颈椎前后联合手术入路,也就是前方切除肿瘤后,再在颈后部开刀,打入椎弓根螺钉来固定椎体,以防假体松动,大大增加了患者的手术的痛苦和费用。
因此,研发出一种枢椎植入假体,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枢椎植入过程存在着枢椎植入困难及植入枢椎连接稳定差的技术缺陷,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枢椎植入假体,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枢椎植入过程存在着枢椎植入困难及植入枢椎连接稳定差的技术缺陷。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枢椎植入假体,所述枢椎包括:枢椎主体及固定部,所述枢椎主体设置于所述固定部的表面,所述枢椎主体和固定部为3D打印一体成型结构;
所述固定部的上端与寰椎链接,所述固定部的下端与颈3椎体链接,所述枢椎主体插入待植入枢椎的空隙中。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的厚度为10~16mm。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孔,连接钉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孔连接所述固定部与寰椎。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孔径为3.5~4.0mm,所述第一连接孔的数量为2~4个。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孔,连接钉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孔连接所述固定部与颈3椎体。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孔径为3.5~4.0mm,所述第二连接孔的数量为2~4个。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的中段设置有第三连接孔,连接钉通过所述第三连接孔连接所述固定部与原生枢椎。
优选地,所述第三连接孔的孔径为3.5~4.0mm,所述第三连接孔的数量为2~4个。
优选地,所述枢椎主体的表面设置有多孔类骨小梁结构。
优选地,所述多孔类骨小梁结构的孔隙率为50~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华钛三维材料制造有限公司;蒋晖,未经广州华钛三维材料制造有限公司;蒋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765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打渣剂生产用旋压机高效搅拌机构
- 下一篇:一种神经内科感觉检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