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动脉瘤栓塞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76974.0 | 申请日: | 2019-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253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李健;徐德才;刘后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朝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54 | 代理人: | 李星辰 |
地址: | 233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脉瘤 栓塞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脉瘤栓塞装置,包括:本体和支撑体;所述本体的一端和所述支撑体的一端相连;所述本体包括主弹簧圈和至少一根副栓塞丝;所述副栓塞丝的前端和所述主弹簧圈的头端固定连接;所述副栓塞丝的末端设置在所述主弹簧圈的尾端上且可在所述主弹簧圈的尾端上滑动;所述副栓塞丝上设有多个中间节点;所述主弹簧圈上设置多个可在所述主弹簧圈上滑动的滑动钮,所述副栓塞丝上的多个中间节点和多个所述滑动钮一一对应相连,且随所述主弹簧圈同步活动。结构简单,栓塞效果好;操作简单,副栓塞丝比较柔和,降低了动脉瘤破裂的风险;减轻病人痛苦,降低了治疗费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动脉瘤栓塞装置。
背景技术
脑动脉瘤可定义为颅内动脉壁上的脆弱部分向外膨出或扩张而形成的薄壁球状物,最常见于动脉分叉,尤其是大脑底动脉环。脑内动脉瘤破裂往往会引起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目前常用的两种治疗方法为:血管内介入治疗(动脉瘤栓塞术)和开颅手术(动脉瘤夹闭术)。
其中,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是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但现有的的弹簧圈手术费用昂贵,致密填塞率较低,单纯的弹簧圈也容易将动脉瘤戳破,风险相对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脉瘤栓塞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手术费用昂贵,致密填塞率较低,单纯的弹簧圈也容易将动脉瘤戳破,风险相对较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脉瘤栓塞装置,包括:本体和支撑体;所述本体的一端和所述支撑体的一端相连;所述本体包括主弹簧圈和至少一根副栓塞丝;所述副栓塞丝的前端和所述主弹簧圈的头端固定连接;所述副栓塞丝的末端设置在所述主弹簧圈的尾端上且可在所述主弹簧圈的尾端上滑动;所述副栓塞丝上设有多个中间节点;所述主弹簧圈上设置多个可在所述主弹簧圈上滑动的滑动钮,所述副栓塞丝上的多个中间节点和多个所述滑动钮一一对应相连,且随所述主弹簧圈同步活动。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主弹簧圈包括弹簧体和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和所述支撑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弹簧体包括至少一个弹簧单元,两个相邻所述弹簧单元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滑动钮。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装置为生物胶。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副栓塞丝上设置有凹陷,所述凹陷方向朝向所述主弹簧圈。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副栓塞丝展开时的半径为1.2-3.5mm。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副栓塞丝的材质为记忆金属丝。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副栓塞丝的数量为三根。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动脉瘤栓塞装置还包括保护鞘;所述本体在不工作时设置在所述保护鞘内。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动脉瘤栓塞装置还包括微导管和导丝,所述本体在所述导丝的作用下通过所述微导管进入病灶部位。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动脉瘤栓塞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结构简单,栓塞效果好;操作简单,副栓塞丝比较柔和,降低了动脉瘤破裂的风险;减轻病人痛苦,降低了治疗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中动脉瘤栓塞装置未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中动脉瘤栓塞装置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中动脉瘤栓塞装置收入保护鞘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中动脉瘤栓塞装置工作时的状态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未经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769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暖杯垫
- 下一篇:一种可间歇性出料的化工用搅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