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注塑模具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80129.0 | 申请日: | 2019-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511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周志勇;苗晓飞;叶建民;郑海山;翁吴星;张光普 | 申请(专利权)人: | 百汇精密塑胶模具(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27;B29C45/33;B29C45/3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科创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384 | 代理人: | 彭西洋;谢亮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塑 模具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注塑模具结构,包括用于放置水口面板及水口板的A板和用于放置行位机构的B板,行位机构上设置有胶流道,水口面板对应注胶流道的位置上设置有水口钩针,用于将水口从注胶流道内带出;B板上设置有限位导杆,水口板对应限位导杆的位置上设置有行程拉杆,且限位导杆与行程拉杆固定连接,通过限位导杆带动行程拉杆向下运动,完成水口钩针与水口的分离动作。本实用新型实现自动化脱水口,通过水口钩针将水口带出注胶流道,实现水口与行位机构的分离动作,且在行程拉杆的作用下,实现水口钩针与水口的分离动作,全过程实现自动化,节约了时间,降低了时间和用工成本,有效提高了注塑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注胶流道注胶流道注胶流道现有技术中,注塑模具的注注胶流道一般设计于前模及后模之间。因一些特殊产品的设计需要,无法实现在前模及后模之间设计注注胶流道;而受限于注注胶流道的设计方式,行位等结构的设计困难,会使得模具结构非常复杂,设计难度高,增加了模具设计及生产成本。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注塑模具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注塑模具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安装的A板和B板;所述A板用于放置水口板和水口面板;所述B板用于放置行位机构,且所述行位机构上设置有注胶流道,用于将胶料送至型腔;
所述A板上设置有水口安装槽,所述水口板可上下活动安放于所述水口安装槽内,所述水口面板于所述水口板上方固定安放于所述水口安装槽内;所述水口面板对应所述注胶流道的位置设置有一个以上水口钩针,且每个所述水口钩针的底部依次穿出所述水口面板和水口板并插入在所述注胶流道内;所述A板于所述水口板下方还设置有弹簧,用于支撑水口板。
优选地,所述水口面板上设置有镶件安装槽,所述镶件安装槽内安装有定位镶件,且所述定位镶件底部穿出所述镶件安装槽并安放于所述水口板上;所述定位镶件上开设有贯通的流道槽,所述水口板对应所述流道槽的位置上设置有贯通的流道口。
优选地,所述行位机构包括油缸、油缸安装座、行位座、行位镶件和两根滑轨;两根所述滑轨平行设置在所述B板上,所述行位座可滑动安装于两根所述滑轨上,所述行位镶件固定安装于所述行位座的前侧,所述油缸安装座于两根所述滑轨后方安装于所述B板上,所述油缸安装于所述油缸安装座上,用于带动行位座沿滑轨实现前后滑动。
优选地,所述A板于所述行位镶件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行程控制镶件,且两个所述行程控制镶件分别与所述行位镶件左右的两侧贴合;每个所述行程控制镶件上分别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弹簧,于所述行程控制镶件和水口板之间提供一个弹力。
优选地,所述水口板上分别设置有若干个拉杆安装槽,每个所述拉杆安装槽内可上下活动安装有行程拉杆,所述B板对应每个所述行程拉杆的位置上设置有导杆安装槽,每个导杆安装槽内可上下活动安装有限位导杆,且每根所述限位导杆的顶部穿出所述导杆安装槽并与所述行程拉杆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行位机构上设置注胶流道的设计,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解决了用于加工特殊产品的模具结构中行位等机构设计困难的问题,简化了模具结构,降低模具设计及生产成本;
2、优选方案中,通过水口钩针将水口带出注胶流道,实现水口与行位机构的分离动作,且在行程拉杆及弹力的作用下,实现水口钩针与水口的分离动作,实现自动化脱水口,节约了时间,降低了时间和用工成本,有效提高了注塑效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百汇精密塑胶模具(深圳)有限公司,未经百汇精密塑胶模具(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801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72对还原棒多晶硅生产还原炉底盘结构
- 下一篇:一种永磁同步电机端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