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蛭的生态养殖田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81154.0 | 申请日: | 2019-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854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陈锦钊;马彬;郑永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广耀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40 | 分类号: | A01K61/40;A01K61/80;A01G22/22;A01K63/00;A01K63/04;A01M29/30 |
代理公司: | 广州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王洪娟 |
地址: | 537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蛭 生态 养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蛭的生态养殖田,属于水蛭养殖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纯人工建造养殖池而容易造成水蛭成活率低和营养成分不足的问题。该生态养殖田包括稻田,所述的稻田内设有将其分隔为多个植被区域的养殖沟渠,所述的养殖沟渠为弯折迂回布置的连续的水渠,所述养殖沟渠的始端和末端的稻田壁上分别设有进水管和排水管。本实用新型的水蛭生态养殖田,给水蛭营造了原生态的生活环境,确保水蛭成活率和营养成分的同时,便于给水蛭换水,方便用户建造和管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蛭养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水蛭的生态养殖田。
背景技术
水蛭,俗称为蚂蟥,主要在内陆淡水水域内生长繁殖,因其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水蛭的人工养殖越来越广泛。现有的水蛭人工养殖多以养殖水池、养殖箱或养殖大棚等为饲养地,配以各种动物内脏、熟蛋黄、配合饲料、植物残渣等作为养料进行养殖。现有的人工养殖饲养地为脱离水蛭原生态生活环境的纯人工建造池,不利于水蛭原生态生长,容易造成水蛭成活率低、水蛭营养成分不足等问题。为了保证水蛭的成活率和营养成分,目前有部分养殖户也开始在稻田中进行养殖,将水蛭直接放置在稻田开设的沟渠中,并配以养料进行饲养,但是目前的养殖稻田中,开设的养殖沟渠均为并列式,每个养殖沟渠都要对应一个进水口和出水口,不仅开设不便,而且封堵也不便,同时也不利于给水蛭换水,不便于管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水蛭的生态养殖田,给水蛭营造了原生态的生活环境,确保水蛭成活率和营养成分的同时,便于给水蛭换水,方便用户建造和管理。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水蛭的生态养殖田,包括稻田,所述的稻田内设有将其分隔为多个植被区域的养殖沟渠,所述的养殖沟渠为弯折迂回布置的连续的水渠,所述养殖沟渠的始端和末端的稻田壁上分别设有进水管和排水管。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的进水管和排水管均为弯折管,且所述进水管、弯折管的其中一个弯折端均可转动的插接在稻田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管前端两侧的养殖沟渠内设有两根立柱,两根所述的立柱上安装有将排水管包围的防逃网。
进一步地,所述的养殖沟渠内还间隔分布有多个投食台。
进一步地,所述的投食台包括四根中空结构的塑料管、四个弯头和支撑板,四根所述的塑料管通过弯头依次连接形成方形的框架,所述的支撑板位于框架内,且所述的支撑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的稻田外缘还设有人行通道,该人行通道上表面铺设有遮光膜。
进一步地,所述的稻田外围还设有防护栏。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水蛭生态养殖田,通过将水蛭放置在稻田中养殖,并在稻田中开设养殖沟渠和植被区域,给水蛭营造了原生态的生活环境,确保水蛭成活率和营养成分,同时通过将养殖沟渠设置为弯折迂回布置的连续的水渠,只需一个进水管和排水管,新鲜淡水通过进水管进入而推动脏水流动,从而从排水管排出,便于给水蛭换水,方便用户建造和管理。
2、本实用新型中的进水管和排水管均为弯折管,且转动插接在稻田中,在换水时,通过转动进水管和出水管,使它们浸入水面以下即可进行换水,当换水完成后,再转动进水管和出水管,使他们处于水面以上,即可防止水的过量或流失,操作十分方便。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排水管外围设置防逃网,可以有效防止水蛭从排水管中逃脱,并且通过防护栏的设置,可以防止其他动物进入破坏养殖田。
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养殖沟渠中设置投食台,便于投料喂养,并且将投食台进一步限定为由塑料管、支撑板和弯头组成的方形台,可以使得投食台能够漂浮在水面上,便于水蛭吸食养料,同时便于用户观察水蛭的生长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广耀农业有限公司,未经广西广耀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811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