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隐翅虫引诱收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82052.0 | 申请日: | 2019-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307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锋;王春梅;李华锋;吴兴兴;刑海涛;周德全;易传辉;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 |
代理公司: | 云南凌云律师事务所 53207 | 代理人: | 董建国 |
地址: | 650000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隐翅虫 引诱 收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昆虫抓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隐翅虫引诱收集装置,包括广口容器,广口容器内表面光滑,所述广口容器端口处设置有格栅,广口容器底部中央设置有平台,平台上设置有诱饵。所述平台上设置有镜子,所述镜子上设置有诱饵。将隐翅虫引诱收集装置埋在隐翅虫经常出入的地方,容器口与地面平齐,格栅可以供隐翅虫的攀爬,在平台上放置引诱物如腐肉、菌菇、植物的果实等,可以起到良好的吸引隐翅虫效果,从而将隐翅虫收集在容器中;容器内表面光滑,可以避免隐翅虫从容器壁面爬出容器。本实用新型能够起到很好的收集隐翅虫的作用,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昆虫抓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隐翅虫引诱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隐翅虫又被称为“影子虫”、“青腰虫”,是鞘翅目隐翅虫科甲虫的通称。隐翅虫,一般具有细长的身体,主要的鉴别特征是:鞘翅极短,腹部体节外露,大部分可自由活动。根据此类特征较易同鞘翅目的其他类群区分。隐翅虫的生境复杂,在农田、林间、雨林、山地、河畔及海边均有分布,在某些哺乳动物的体表也有发现。隐翅虫为杂食性昆虫,大部分以肉食为主,靠捕食农林害虫为生;一部分为腐食性、粪食性的昆虫,可以促进自然界物质的循环;另外一些以菌菇、植物的果实以及花粉等为食物。研究和监测农田昆虫的发生动态和种群密度有助于了解农田状况,并为农业科学提供更为真实的理论依据。而捕捉昆虫则是开展这些工作的基础。目前,捕捉昆虫的常用方法与技术主要有,真空吸捕器法、飞行障碍捕捉法、粘胶器捕捉法、窗式诱捕器法等。在进行种群数量统计和研究性实验过程中往往要抓捕大量的隐翅虫,隐翅虫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有钻洞的习性,往往造成很难抓捕。专利号为CN201810279240 .8的公开了一种昆虫收集装置,“容器上开设有选择性地供昆虫通过的收集开口件;以及位于所述容器内的引诱物,所述引诱物构造成诱使昆虫通过所述收集开口件进入到所述容器内” ,但是在抓捕隐翅虫的过程中出现一个问题,由于收集开口件距离底端太远,造成隐翅虫以致在收集开口件周围边沿徘徊,不愿意通过收集开口件进入容器中,起不到良好的抓捕收集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为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隐翅虫引诱收集装置,能够实现隐翅虫的快速抓捕收集。
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隐翅虫引诱收集装置,包括广口容器,广口容器内表面光滑,所述广口容器端口处设置有格栅,广口容器底部中央设置有平台,平台上设置有诱饵。所述格栅的间隔尺寸为0.5~1cm。
进一步,所述平台上设置有镜子,所述镜子上设置有诱饵。
进一步,所述平台的高度为容器高度的1/2~2/3。
进一步,所述广口容器端口设置有锥型下料斗,下料斗上设置有润滑油,下料斗下方为平台,所述平台表面有镜子。
进一步,所述锥型下料斗下端设置有竖直端口,竖直端口下方为平台,所述平台表面有镜子。
有益效果:将隐翅虫引诱收集装置埋在隐翅虫经常出入的地方,容器口与地面平齐,格栅可以供隐翅虫的攀爬,在平台上放置引诱物如腐肉、菌菇、植物的果实等,可以起到良好的吸引隐翅虫效果,从而将隐翅虫收集在容器中;容器内表面光滑,可以避免隐翅虫从容器壁面爬出容器。
在平台上设置镜子,能够提高隐翅虫通过格栅进入容器的概率;很可能是格栅在镜面形成的投影对隐翅虫产生了一定的视觉差,让隐翅虫产生了错觉。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含有下料斗的示意图;
其中,1广口容器;2格栅;3平台;4下料斗;5竖直端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820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普洱茶生产用自动压饼机
- 下一篇:一种鞋子涂胶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