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流框和液流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84591.8 | 申请日: | 2019-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897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典红;熊建新;史小虎;朱先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钒谷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8/0273 | 分类号: | H01M8/0273;H01M8/18;H01M8/245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116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流框 流电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流框和液流电池。液流框包括:板框、卡扣、和卡槽,所述板框的边缘处交错地设置有两组所述卡扣和卡槽,两个相邻的所述液流框之间通过所述卡扣和卡槽形成的配合结构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卡扣与卡槽的配合,可以实现单电池内的液流框与液流框之间的连接固定,还可以实现单电池与单电池之间的连接固定,通过这种卡扣与卡槽的配合能够减少电堆的装配力,提高电堆的装配效率。此外,液流框边上卡扣与卡槽错开的设计,可以实现单电池上下液流框通用,减少液流框的种类,减少开模费用;还可在单电池内的液流框与液流框固定连接的同时对两个液流框之间的密封垫进行预压紧,防止液流框与液流框之间错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流电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流框和液流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液流电池电堆主要是通过螺栓将多个单电池固定起来。如图1至图3所示,主要由外端板1’、绝缘板2’、集电极3’、端部液流框4’、碳毡5’、双极板6’、多个单电池7’、紧固件8’以及一些密封圈、法兰等组成,其单电池7’又由双极板71’、液流框72’、流道盖板73’、碳毡74’、密封垫75’、质子交换膜76’组成。
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电堆的装配顺序为:首先,对流道盖板73’与液流框72’进行预装,通过涂胶等形式把流道盖板固定在液流框上面。接着,对电堆整体进行层压装配,其装配顺序依次为:外端板1’、绝缘板2’、集电极3’、端液流框4’、碳毡5’、双极板6’、液流框72’、碳毡74’、密封垫75’、质子交换膜76’、密封垫75’、液流框72’、碳毡74’、双极板71’。单电池装完之后,再装碳毡5’、端液流框4’、集电极3’、绝缘板2’、外端板1’以及紧固件8’,对电堆进行紧固固定。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1)流道盖板73’与液流框72’之间通过涂胶或者双面胶进行固定,装配效率低,同时胶容易堵塞流道,影响电堆的性能。
(2)在装配过程中,液流框72’、碳毡74’、密封板75’、质子交换膜76’、密封垫75’、液流框72’、碳毡74’、双极板71’之间都没有预固定,都是一层一层堆积起来的,液流框与液流框之间的碳毡、密封垫等都没有压紧,每个件之间的间隙都不一样,最后通过紧固件进行固定压紧,这样容易造成每个单电池之间的挤压程度不一样,每个件的受力不一样,容易导致某些双极板与液流框被压坏,导致电堆不合格。另外,由于没有预固定,整个电堆装上之后会比较蓬松,使用紧固件进行固定时,需要的装配力比较大,装配比较费力。
虽然专利CN201210482919中液流框利用卡扣结构,可以将单电池中的两个液流框连接起来,但该种卡扣结构存在单电池内的液流框不能通用,增加了开模费用,而且该卡扣结构仅实现了单电池内液流框与液流框的连接,不能实现单电池与单电池之间的连接。
(3)现有批量生产的电堆,双极板一般被液流框完全封住,没有留检测口,当电堆出现异常时,无法对每个单电池进行检测,无法快速判断哪个单电池有问题,增大了维修的难度;另外液流框的装配形式是对称设计的,正反都可以装上,经常出现液流框装反的情况,一旦装反,就会影响电堆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流框和液流电池,以解决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液流框,包括:板框、卡扣、和卡槽,所述板框的边缘处交错地设置有至少两组所述卡扣和卡槽,两个相邻的所述液流框之间通过所述卡扣和卡槽形成的配合结构连接。
优选地,两组所述卡扣和卡槽分别设置于所述板框的第一侧及第二侧。
优选地,所述板框的第一侧依次设置有第1个所述卡槽、第1个所述卡扣、第2个所述卡槽、第2个所述卡扣,所述板框的第二侧依次设置有第3个所述卡扣、第3个所述卡槽、第4个所述卡扣、第4个所述卡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钒谷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湖南钒谷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845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