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穿透式排针的通讯装置及显示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85426.4 | 申请日: | 2019-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825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朱锐炜;吴灿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锐同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2/71 | 分类号: | H01R12/71;H01R12/58;H01R13/6461;H04L12/02;H04B15/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洪铭福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穿透 式排针 通讯 装置 显示 模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基于穿透式排针的通讯装置及显示模组,其中的一种基于穿透式排针的通讯装置,包括:第一线路板,用于输出显示控制信号;第二线路板,隔离设置于所述第一线路板一侧,所述第二线路板设有排针接口及排针通孔;排母,设置于所述第一线路板靠近所述第二线路板一侧的表面上,以用于向所述第一线路板传输控制信号;排针,设置所述第一线路板和所第二线路板之间,以使两者通讯连接。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基于穿透式排针的显示装置。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穿透式排针的通讯装置及显示装置可避免通讯信号串扰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穿透式排针的显示模组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显示模组控制器一般设有对外接口,以用于提供电源、通讯及控制显示模组的显示状态,其常用的接口方式包括:1、设置接线端子;2、对导线进行外引。而过多设置接线端子会直接增加显示模组的体积和显示模组中线路板的面积。若使用对导线外进行引的方式则存在造成导线短路的可能性,并降低显示模组的美观性。
随着电子产品精细化的需求越来越多,产品堆叠结构更加注重空间利用率和美观性,同时在有限的空间内,降低其他电路对通讯电路的串扰也成为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基于穿透式排针的通讯装置,能够避免通讯接口与第二线路板中的电路发生电磁串扰。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基于穿透式排针的显示装置。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穿透式排针的通讯装置,包括:第一线路板,用于输出显示控制信号;
第二线路板,隔离设置于所述第一线路板一侧,所述第二线路板设有排针接口及排针通孔;
排母,设置于所述第一线路板靠近所述第二线路板一侧的表面上,以用于向所述第一线路板传输控制信号;
排针,设置所述第一线路板和所第二线路板之间,以使两者通讯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于穿透式排针的通讯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排母以在第一线路板中设置通讯接口,并通过排针中设置通讯引脚,且令通讯引脚穿透第二线路板,以避免通讯接口与第二线路板中的电路发生电磁串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基于穿透式排针的通讯装置,所述排针的每一端均包括通讯引脚和控制引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基于穿透式排针的通讯装置,所述排针的一端与所述排母电连接,所述排针另一端的控制引脚与所述排针接口电连接,所述排针另一端的控制通讯引脚贯穿所述排针通孔,并与所述第二线路板电隔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基于穿透式排针的通讯装置,所述第二线路板与所述第一线路板之间设有电磁隔离层。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穿透式排针的显示装置,所述第一线路板远离所述第二线路板一侧设有背光模组;
所述背光模组远离所述第一线路板一侧设有显示模组;
所述显示模组远离所述背光模组一侧设有透光保护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于穿透式排针的显示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排母以在第一线路板中设置通讯接口,并通过排针中设置通讯引脚,且令通讯引脚穿透第二线路板,以避免通讯接口与第二线路板中的电路发生电磁串扰,进而保证显示装置的显示信号不受其他电路干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基于穿透式排针的显示装置,所述第二线路板远离所述第一线路板一侧设有接线端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基于穿透式排针的显示装置,所述电源接线端子包括:接线端子螺钉、接线端子支架、接线端弹片、接线端子压线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锐同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锐同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854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