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风设备的空气过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86154.X | 申请日: | 2019-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216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德甫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德甫 |
主分类号: | F24F3/16 | 分类号: | F24F3/16;F24F7/04;F24F11/52;F24F13/20;F24F13/28;F24F110/65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胡志萍;武支才 |
地址: | 315010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风 设备 空气 过滤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风设备的空气过滤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于该壳体内的滤芯,壳体为通过多节套筒首尾依次连接设计形成的长筒体,进风口位于该长筒体的第一端,出风口位于该长筒体的第二端,滤芯通过支撑组件设于该长筒体内,滤芯包括与长筒体的延伸方向一致的滤筒以及可拆卸地包覆在滤筒的外壁面上的滤层,滤筒的外壁与壳体的内壁之间的区域形成与进风口相通的环形风道,滤芯的滤筒的自身内腔形成与出风口相通的出风风道。空气过滤装置的滤芯的滤层能够方便地进行更换,其中,用于装配滤芯的壳体采用多节套筒首尾依次连接形成,这种壳体装配及拆卸方便,在清洁时可将多个套筒拆解开来分别进行清洗,十分方便、快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过滤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风设备的空气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人们对室内通风逐渐重视,新风设备销量急剧增长。其中,空气过滤装置是新风设备的核心部件,空气过滤装置的滤芯是有使用周期的,一般需要定期及时更换,否则超期使用的滤芯一旦饱和,过滤PM2.5等污染物的能力就会大大衰减,还可能引发二次污染。
现有技术中新风设备中的过滤装置还存在有一定的不足:首先,现有的过滤装置滤芯的滤棉与滤筒一般是胶粘结合成一体,不容易进行清洁处理,并且更换时用于支撑滤芯的金属骨架也不能重复利用,无形中造成资源的浪费,而多次更换滤芯的成本甚至比新风设备本身的价格还要高,设备后期使用成本较高;其次,现有的过滤装置的滤芯通常是设于金属机壳或金属进风管内,肉眼无法对机壳内滤芯进行实时观察,对滤芯的损耗状态判断通常是安装滤网提示灯来进行提醒的,这个提示灯实际是计时器,它是无法检测到滤网的损耗情况的,根据使用的时间来提醒更换,其实这也是因实际情况而论的,不同地点,生活环境不一样,机器的工作程度也不同,如果居住在空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那么更换的时间就很短,因而无法准确判断滤芯的损耗情况,可靠性较差。
故,现有的新风设备的空气过滤装置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清洗方便、使用成本低廉的空气过滤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风设备的空气过滤装置,包括具有进风口以及出风口的壳体以及设于该壳体内的滤芯,所述壳体为通过多节套筒首尾依次连接设计形成的长筒体,所述进风口位于该长筒体的第一端,所述出风口位于该长筒体的第二端,所述滤芯通过支撑组件设于该长筒体内,所述滤芯包括与所述长筒体的延伸方向一致的滤筒以及可拆卸地包覆在所述滤筒的外壁面上的滤层,所述滤筒的外壁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的区域形成与所述的进风口相通的环形风道,所述滤芯的滤筒的自身内腔形成与所述出风口相通的出风风道。
为使用户肉眼能对滤芯进行实时观察,各所述套筒均采用高聚物透明材料制成。滤芯的滤层堆积灰尘后,滤层的颜色会产生变化,用户可在壳体外面观察滤层,并根据产生颜色的变化判断是否需要更换滤层。
为了将多节套筒首尾依次连接设计形成的长筒体结构,多节套筒可以采用螺纹连接、卡扣连接或者采用中间过段管件插配连接等现有技术,为了实现各套筒之间更方便地进行安装拆卸,所述壳体的多个套筒均通过在保鲜盒的盒体的底部开孔得到,任意相邻的两节套筒通过套设的方式密封连接。进一步地,为了使两个套筒套设连接后不易出现脱离,两个套筒之间的结合位置通过筋槽配合的方式在轴向上进行限位。
为了与其他动力设备进行连接,所述壳体的进风口位置还连接有用于与外部管道连接的进风接口,所述壳体的出风口位置连接有用于导风的出风套,出风套可用于向风机的进风口导风。
为了方便进风接口与壳体进行连接与拆卸,所述进风接口的端口的外壁上套设有能够密封配合在所述壳体的进风口上的扣盖,该扣盖的外周沿间隔设有多个可翻转的锁扣,所述壳体的多个套筒中对应邻近进风接口的第一套筒的侧壁上设有与上述锁扣相适配的限位卡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德甫,未经李德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8615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风力发电用重型六角螺母
- 下一篇:一种手机钢化膜生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