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建筑物用的循环供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88953.0 | 申请日: | 2019-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178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孙胜男;张瑞英;卓梦娇;赵琳卉 | 申请(专利权)人: | 聊城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D15/04 | 分类号: | F24D15/04;F24D19/00;F24D19/02;F24D19/06;F24D19/10 |
代理公司: | 苏州拓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4 | 代理人: | 李锋 |
地址: | 2520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建筑物 循环 供热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建筑物用供热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智能建筑物用的循环供热装置,所述基板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旋转机构,且旋转机构的一端与供热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供热箱远离基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机壳,且供热箱中固定连接有水散热管,所述机壳中设有冷凝器和蒸发器,且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连接有压缩机和膨胀阀构成制热组件。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冷凝器、蒸发器、排风扇以及水散热管的配合使用,完成制热的循环,对智能建筑物室内进行加温,更加节约用水,不需要额外电辅热等辅助措施,更省电,能效比更高,真正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通过设置旋转机构使供热箱上的排热风口旋转,加热范围更广,加热效率更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建筑物用供热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智能建筑物用的循环供热装置。
背景技术
智能建筑物指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智能建筑是集现代科学技术之大成的产物,其技术基础主要由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电脑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所组成随着社会的发展,智能建筑物逐渐兴起,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严寒的冬天,智能建筑物需要提供满足人们生活和工作所需的热量以抵御寒冷。
现有的用于智能建筑物的供热装置存在供热效率低以及热量容易流失的问题,尤其是水热加热的方式无法对水资源做到循环利用,水资源浪费严重,且需要搭配电加热器进行加热,用电量大,耗费能源,增加用户电费成本,且供热出口只能固定对准一个位置,无法自动旋转,供热效果差。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智能建筑物用的循环供热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建筑物用的循环供热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建筑物用的循环供热装置,包括供热箱和基板,所述基板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旋转机构,且旋转机构的一端与供热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供热箱远离基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机壳,且供热箱中固定连接有水散热管,所述机壳中设有冷凝器和蒸发器,且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连接有压缩机和膨胀阀构成制热组件,所述冷凝器的出水端连通设有出水管,且出水管上设有抽水泵,所述出水管远离冷凝器的一端贯穿延伸至供热箱中并与水散热管的一端连通设置,且水散热管远离出水管的一端连通设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远离水散热管的一端贯穿供热箱延伸至机壳中并与蒸发器的进水端连通设置,且蒸发器的出水端通过管路与冷凝器的进水端连通设置构成循环供热装置,所述供热箱的一侧开设有均匀排布的通风孔,且供热箱远离通风孔的一侧连通设有排热风口,所述排热风口中固定连接有排风扇。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旋转机构包括固定在基板上的机箱,所述机箱中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驱动端转动连接横向设置的有转轴,且转轴远离伺服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机箱的下端内壁通过转动件转动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转杆,且转杆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锥齿轮啮合连接的第二锥齿轮,所述转杆远离转动件的一端贯穿机箱并与供热箱的底壁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供热箱从内往外依次包括防水层、保温层以及耐磨层,且相邻两者之间采用挤压工艺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散热管采用螺旋盘管,所述水散热管靠近出水管的一端连通设有注水管,且注水管远离水散热管的一端贯穿延伸至供热箱的外侧设置,所述水散热管远离注水管的一端连通设有排气管,且排气管中设有防水透气膜,所述排气管远离水散热管的一端贯穿延伸至供热箱的外侧设置,所述注水管和排气管上均设有控制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供热箱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温度显示器,且水散热管上设有与温度显示器电性连接的温度传感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排热风口处固定连接有温度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聊城大学,未经聊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889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抗磨板底环结构
- 下一篇:一种机电设备的散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