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烟气多污染物协同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889704.3 | 申请日: | 2019-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537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魏进超;康建刚;赵强;刘昌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50 | 分类号: | B01D53/50;B01D53/56;B01D53/86;B01D53/7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94 | 代理人: | 徐楼;卜婷 |
地址: | 410006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烟气 污染物 协同 净化 装置 | ||
1.一种烟气多污染物协同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脱硫吸附处理装置(1)、SCR脱硝处理装置(2)、CO催化氧化处理装置(3)、喷氨装置(4);原烟气输送管道(L1)连接至脱硫吸附处理装置(1)的进气口,脱硫吸附处理装置(1)的出气口经过精脱硫后烟气输送管道连接至SCR脱硝处理装置(2)的进气口,SCR脱硝处理装置(2)的出气口通过脱硝烟气输送管道连接至CO催化氧化处理装置(3)的进气口;喷氨装置(4)设置在原烟气输送管道(L1)内,氨气经由氨气输送管道(L4)连接至喷氨装置(4);其中:脱硫吸附处理装置(1)的高度为1-50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第二SCR脱硝处理装置(5);CO催化氧化处理装置(3)的排气口通过脱CO烟气输送管道(L5)连接至第二SCR脱硝处理装置(5)的进气口,第二SCR脱硝处理装置(5)的排气口与净烟气输送管道(L6)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氨气混合器(6),氨气输送管道(L4)和热介质输送管道(L7)连接至氨气混合器(6)的进气口,氨气混合器(6)的出气口通过氨气与热介质混合气体输送管道(L8)连接至喷氨装置(4)。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换热器(7),换热器(7)分别与原烟气输送管道(L1)、净烟气输送管道(L6)连接,且换热器(7)与原烟气输送管道(L1)的连接位置位于喷氨装置(4)的上游。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热介质输送管道(L7)的上游连接净烟气输送管道(L6)。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热介质输送管道(L7)的上游连接净烟气输送管道(L6)。
7.根据权利要求1-3、5-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吸附处理装置(1)内设有脱硫吸附层或分子筛;所述脱硫吸附层或分子筛为氧化钙层和/或活性炭层。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吸附处理装置(1)内设有脱硫吸附层或分子筛;所述脱硫吸附层或分子筛为氧化钙层和/或活性炭层。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7)为GGH换热器。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7)为GGH换热器。
11.根据权利要求2-3、5-6、8-1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原烟气输送管道(L1)上设有:烟气流量监测传感器(Q1)、硫氧化物浓度监测传感器(C1)、氮氧化物浓度监测传感器(C2);氨气输送管道(L4)上设有氨气流量监测传感器(Q3);净烟气输送管道(L6)上设有氨气浓度检测装置(C3);烟气流量监测传感器(Q1)检测原烟气的流量,标记为Q烟气;硫氧化物浓度监测传感器(C1)检测原烟气中硫氧化物的浓度,标记为C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浓度监测传感器(C2)检测原烟气中氮氧化物的浓度,标记为C氮氧化物,%;氨气浓度检测装置(C3)检测净烟气排放中氨气的浓度,标记为C氨逃逸,%。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原烟气输送管道(L1)上设有:烟气流量监测传感器(Q1)、硫氧化物浓度监测传感器(C1)、氮氧化物浓度监测传感器(C2);氨气输送管道(L4)上设有氨气流量监测传感器(Q3);净烟气输送管道(L6)上设有氨气浓度检测装置(C3);烟气流量监测传感器(Q1)检测原烟气的流量,标记为Q烟气;硫氧化物浓度监测传感器(C1)检测原烟气中硫氧化物的浓度,标记为C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浓度监测传感器(C2)检测原烟气中氮氧化物的浓度,标记为C氮氧化物,%;氨气浓度检测装置(C3)检测净烟气排放中氨气的浓度,标记为C氨逃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88970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精细自行车辐条用搓丝板
- 下一篇:一种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协同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