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盲塞尾部自动剪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00888.9 | 申请日: | 2019-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989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孙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如冈自动化控制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D1/25 | 分类号: | B26D1/25;B26D1/00;B26D5/18;B26D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骁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15 | 代理人: | 赵峰 |
地址: | 201413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尾部 自动 剪切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盲塞尾部自动剪切装置,包括底板,还包括升降机构和剪切机构,底板上垂直设置有立板,升降机构包括直线模组,直线模组包括滑块和直线传动机构,滑块与直线传动机构连接,剪切机构包括连接座、第一连杆机构、第二连杆机构,连接座通过滑块与升降机构连接,第一连杆机构包括两个第一长连杆,第二连杆机构包括两个第二长连杆,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直线模组和伺服电机,通过电控机构可以自动操控剪切机构上下移动以及刀片的剪切,实现自动剪切,隔板将两排盲塞分隔并使两排盲塞尾部位于两个刀片的中间,使两个刀片剪切盲塞尾端时,盲塞所受的外部剪切力相互平衡,使盲塞剪切受力均匀、剪切整齐、剪切后无挂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线束加工技术,具体来说是一种盲塞尾部自动剪切装置。
背景技术
线束加工行业里,部分线束产品需要通过将线缆插入塑壳的连接孔来相互连接,而塑壳的连接孔中未用的孔位,需要使用盲塞来插入其中,以起到绝缘作用。有一种盲塞是长型的塑料塞子,在插入塑壳后需要将过长的盲塞尾部剪去,现有技术中的剪断装置的剪断方式为用单刀将塞子的尾部切断,这种方式往往使得插入塑壳的盲塞受力不匀而使塞子剪切不整齐,而且切割的盲塞塑料具有韧性更容易导致剪切挂渣,影响产品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盲塞尾部自动剪切装置,所述的这种盲塞尾部自动剪切装置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剪断装置使盲塞尾部剪切不整齐、容易挂渣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盲塞尾部自动剪切装置,还包括剪切机构和升降机构,所述的底板上垂直设置有一个立板,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直线模组,所述的直线模组与所述的立板固定连接,所述直线模组包括滑块和直线传动机构,所述连接座通过滑块与所述直线传动机构连接,所述直线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入端与一个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滑块与所述直线模组的导轨之间设置为垂直于底板的滑动副,所述的剪切机构包括连接座、第一连杆机构、第二连杆机构,所述的连接座中设置有一个通槽,第一连杆机构穿过所述的通槽,在所述通槽的侧壁中设置有一个通孔,所述通孔的轴向垂直于所述的立板;
所述的第一连杆机构包括两个第一长连杆,所述第二连杆机构包括两个第二长连杆,所述通孔中同轴设置有一个长轴,两个所述的第一长连杆同时与所述的长轴铰接,两个所述的第二长连杆也同时与所述长轴铰接,所述长轴的一端与所述的第一连杆机构之间设置有第一轴向限位机构,所述长轴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机构之间设置有第二轴向限位机构,两个所述的第一长连杆的上端均各自与一个第一短连杆的下端铰接,两个所述的第一短连杆的上端同时与一个第一短轴铰接,两个所述的第二长连杆的上端均各自与一个第二短连杆的下端铰接,两个所述的第二短连杆的上端同时与一个第二短轴铰接,所述第一短轴和所述第二短轴连接一个拉板,所述的连接座上设置有一个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的上端与所述的拉板固定连接;
两个所述的第一长连杆的下端分别连接一个第一刀片座的一端和一个第二刀片座的一端,两个所述第二长连杆的下端分别连接所述的第一刀片座的另一端和第二刀片座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刀片座和第二刀片座中各自固定连接有一个刀片。
进一步地,还包括升降机构,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直线模组,所述的直线模组与所述的立板固定连接,所述直线模组包括滑块和直线传动机构,所述连接座通过滑块与所述直线传动机构连接,所述直线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入端与一个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滑块与所述直线模组的导轨之间设置为垂直于底板的滑动副;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座的下侧设置有隔板,所述的隔板设置在两个所述的刀片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和立板之间设置有加强板。
本实用新型和已有技术相比较,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直线模组,通过电控机构与伺服电机连接可以操控滑块带着剪切机构上下移动以及气缸控制刀片的剪切,实现自动剪切,隔板将两排盲塞分隔并使两排盲塞尾部位于两个刀片的中间,使两个刀片剪切盲塞尾端时,盲塞所受的外部剪切力相互平衡,使盲塞剪切受力均匀、剪切整齐、剪切后无挂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如冈自动化控制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如冈自动化控制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008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