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道修复用复合管道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03719.0 | 申请日: | 2019-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390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姜凡菲;姜洪波;陈鸿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廊坊市威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14 | 分类号: | B21D3/14;B29C53/20;F16L55/18;B29L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96 | 代理人: | 李丹 |
地址: | 065000 河北省廊***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修复 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道修复用复合管道,包括原管道,原管道是选用弹性材料制作而成,原管道的内腔内套设有第一变形层,第一变形层的内腔均匀的设有若干内撑架,内撑架的内腔设有内撑杆机构,第一变形层的内腔内套设有与内撑架相配合的第二变形层,第二变形层的内腔内涂设有防腐层;本实用新型中原管道的支撑主要依赖内撑架配合内撑杆机构,即使原管道进行变形处理修复,整个装置依然能够保持足够的刚性,维持原管道正常运行,从而可以大幅提升原管道的应用范围,能够满足多种环境下的管道修复使用需求;通过调整内撑杆机构的长度,可以直接分离或者合拢上撑架和下撑架,从而可以调整原管道的变形量,便于后期修复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修复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管道修复用复合管道。
背景技术
用于输送石油、天然气、供水等在线管线通常由塑料、钢或者球墨铸铁制成,由于在线管线通常埋设在底下,由于地基不牢固或腐蚀等原因,使在线管线出现老化、裂缝等损坏现象,需要及时对其进行维修,目前管道内衬修复技术被广泛使用。
但是,现有的修复内衬管道刚性主要依赖管道本身的结构,对于非常规修复,例如部分管道需要被压迫变形修复,此时修复内衬管道就会要求变形处理,此时,修复内衬管道的刚性大幅降低,难以满足修复使用需求,从而极大的限制了修复内衬管道的应用领域。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道修复用复合管道,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道修复用复合管道,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管道修复用复合管道,包括原管道,所述原管道是选用弹性材料制作而成,原管道的内腔内套设有第一变形层,所述第一变形层的内腔均匀的设有若干内撑架,所述内撑架是环形结构,内撑架的内腔设有内撑杆机构,所述第一变形层的内腔内套设有与内撑架相配合的第二变形层,所述第二变形层的内腔内涂设有防腐层,原管道的支撑主要依赖内撑架配合内撑杆机构,即使原管道进行变形处理修复,整个装置依然能够保持足够的刚性,维持原管道正常运行,从而可以大幅提升原管道的应用范围,能够满足多种环境下的管道修复使用需求。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内撑架包括上撑架和下撑架,所述上撑架是弧形环结构,上撑架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孔,所述下撑架是弧形环结构,下撑架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与连接孔相配合的连接杆,下撑架与连接杆之间是一体成型制作,所述连接杆与连接孔之间是滑动连接,通过调整内撑杆机构的长度,可以直接分离或者合拢上撑架和下撑架,从而可以调整原管道的变形量,也可以调整内撑杆机构配合上撑架和下撑架对整个原管道的支撑力,从而保证原管道的稳定性,保证管道修复质量。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内撑杆机构包括转筒,所述转筒是顶端敞口型结构,转筒的内腔螺纹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远离转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上撑架相配合的上撑板,所述上撑板与上撑架之间是固定连接,上撑板是弧形板,所述转筒的内腔底部设有挡盘,所述挡盘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底端贯穿转筒的底壁且固定连接有受力杆,转轴与转筒之间是转动连接,转轴的轴线与挡盘的轴线以及受力杆的轴线重合,所述转筒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与下撑架相配合的下撑板,所述下撑板与下撑架之间是固定连接,下撑板是弧形板,通过正向转动转筒,推动伸缩杆伸出转筒,从而拉长内撑杆机构,进而分离上撑架和下撑架,增加对原管道的内撑力,稳定原管道的外形;反之,反向转动转筒,推动伸缩杆回缩入转筒内,从而缩短内撑杆机构的长度,进而合拢上撑架和下撑架,可以降低对原管道的内撑力,从而微调原管道的外形,应用十分方便。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上撑板与下撑板的结构完全相同,所述上撑板包括基板,所述基板是弧形结构,基板的凸面固定连接有弹性层,所述弹性层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层,所述弹性层是弹性树脂层,通过设置弹性层,从而提高上撑板的弹性收缩能力,便于内撑杆机构进行微调,从而保证原管道的修复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廊坊市威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廊坊市威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037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RFID打卡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防干烧防漏油的电子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