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捕鼠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04484.7 | 申请日: | 2019-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826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杨若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若琪 |
主分类号: | A01M23/04 | 分类号: | A01M23/04;A01M2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1900 山东省滨***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捕鼠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虫害防治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捕鼠装置,包括窄口容器、捕鼠碗、爬轨、捕鼠板、提杆,所述捕鼠碗的上下两端开口且其下端开口处固定连接有漏筒,所述捕鼠碗的上端碗边两侧外壁上通过合页铰接固定有弧形的爬轨,所述捕鼠碗的上端碗边两侧内壁上均通过阻尼铰链铰接固定有向碗内弧形向下的板面光滑的捕鼠板。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在搭球的上表面和插杆上放置诱饵,可引诱老鼠从爬轨爬到捕鼠板上,光滑的捕鼠板会向下旋转将老鼠倒入漏筒中,从而掉入窄口容器内在挡板的限位下不能出来,而捕鼠板会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复位来继续捕鼠,可连续捕鼠,安全性好,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虫害防治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捕鼠装置。
背景技术
老鼠是哺乳纲、啮齿目、鼠科的啮齿类动物,俗称“耗子”,是哺乳动物中繁殖最快、生存能力很强的动物。全世界约有三千多种老鼠,无论室内、野外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足迹。老鼠常出没于下水道、厕所、厨房等带菌场所与干净场所来回行动,经由鼠脚、体毛及胃携带物来传播病原菌。老鼠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困扰,因此,市面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捕鼠设备,主要有毒药和捕鼠夹两种。
现有的捕鼠方法中毒药毒鼠虽然能够起到很大的效果,但是放置毒药来捕鼠时,毒药容易被宠物误食,造成不良后果,而且毒药的毒性很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放置捕鼠夹来捕鼠,捕鼠效率低,且安全系数低,容易被人或动物误踩,造成误伤,而且捕鼠夹一次只能捕一只老鼠,需要重新启动后才能继续使用,捕鼠效率较低。
综上,本技术方案为了解决现有的毒药及捕鼠夹安全系数低、捕鼠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捕鼠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提供一种新型捕鼠装置。通过在搭球的上表面和插杆上放置诱饵,可引诱老鼠从爬轨爬到捕鼠板上,光滑的捕鼠板会向下旋转将老鼠倒入漏筒中,从而掉入窄口容器内在挡板的限位下不能出来,而捕鼠板会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复位,可继续捕鼠,捕鼠效率高,安全性好,不会造成误伤,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捕鼠装置,包括窄口容器、捕鼠碗、爬轨、捕鼠板、提杆,所述窄口容器为下宽上窄的内部中空的壳体且其上端开口处固定连接有连接筒,窄口容器的左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注水管且两者的空腔相连通,所述捕鼠碗的上下两端开口且其下端开口处固定连接有漏筒,漏筒螺接固定在连接筒内,漏筒的下端筒沿处通过扭矩铰链铰接固定有圆形的挡板,挡板的另一端接触盖在漏筒的筒沿上,所述捕鼠碗的上端碗边两侧外壁上通过合页铰接固定有弧形的爬轨,爬轨的板面从两侧向中心处弧形内凹且其板面上固定连接有一层橡胶防滑垫,爬轨上端两侧的捕鼠碗的碗边上固定连接有U形杆,左右两侧的U形杆的上侧支杆中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半圆形的提杆,提杆的中部螺接固定有垂直向下的悬挂杆,悬挂杆的下端螺接固定有半圆球形的搭球,悬挂杆的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多个斜向上的插杆,所述捕鼠碗的上端碗边两侧内壁上均通过阻尼铰链铰接固定有向碗内弧形向下的板面光滑的捕鼠板,两侧的捕鼠板另一端均搭靠在搭球的底部外壁上,捕鼠板的底面靠近阻尼铰链的四分之一板长处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捕鼠碗的内壁上。
所述窄口容器的底面边缘处均有固定连接有四个吸盘。
所述捕鼠碗的前侧外壁上镶嵌固定有透明的玻璃观察窗。
所述捕鼠碗的右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半圆环形的手柄。
所述窄口容器、连接筒、注水管均为铝合金材质一体成型。
所述捕鼠碗、漏筒均为透明玻璃材质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在搭球的上表面和插杆上放置诱饵,可引诱老鼠从爬轨爬到捕鼠板上,光滑的捕鼠板会向下旋转将老鼠倒入漏筒中,从而掉入窄口容器内在挡板的限位下不能出来,而捕鼠板会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复位,可继续捕鼠,捕鼠效率高,安全性好,不会造成误伤,使用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若琪,未经杨若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044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