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薄脱碳层油泵轴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07603.4 | 申请日: | 2019-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491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王挺;潘雨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州万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043 | 分类号: | F04D29/043;F04D29/06 |
代理公司: | 杭州橙知果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61 | 代理人: | 余成鹏 |
地址: | 317511 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松***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脱碳 油泵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基于薄脱碳层油泵轴,包括泵轴本体,所述泵轴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副,所述固定环的表面通过沉头螺栓与泵轴本体上的凸起板固定连接,所述泵轴本体远离螺纹副的一侧设有固定盘,所述润滑油放置槽上靠近其开口处的内壁可拆卸连接有封堵塞。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等结构的配合,解决了现有油泵轴的表面没有设置耐磨件,导致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油泵轴的表面会出现较大程度的磨损,导致加快了油泵轴表面的脱碳效率,且油泵轴在转动时,油泵轴上的螺纹副与轴套的连接处容易产生摩擦,不易对螺纹副的表面进行润滑,使其容易发生磨损导致其表面发生脱碳现象,从而降低了螺纹副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泵轴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薄脱碳层油泵轴。
背景技术
机油泵是用来使机油压力升高并保证一定的油量向各摩擦表面强制供油的装置,油泵轴是机油泵重一个重要的部件,在油泵中作为一种传动零件,油泵轴通常包括连接部和主体,传统的油泵轴产品脱碳较严重,耐疲劳性能较差,且加工过程工序繁琐、制造成本高、能源消耗高。由于现有油泵轴的表面没有设置耐磨件,导致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油泵轴的表面会出现较大程度的磨损,导致加快了油泵轴表面的脱碳效率,且油泵轴在转动时,油泵轴上的螺纹副与轴套的连接处容易产生摩擦,不易对螺纹副的表面进行润滑,使其容易发生磨损导致其表面发生脱碳现象,从而降低了螺纹副的使用寿命,因此需要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薄脱碳层油泵轴,具备通过耐磨筒的设置,增强了泵轴本体的耐磨性,提高了泵轴本体的使用寿命,同时能够简单快速的进行更换耐磨筒,而通过润滑油放置槽、封堵塞和控制件的设置,使得泵轴本体转动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使得控制件打开,润滑油能够流到螺纹副的表面,对螺纹副的表面进行润滑,从而减小螺纹副的磨损,进一步提高了泵轴本体的使用寿命的优点,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薄脱碳层油泵轴,包括泵轴本体,所述泵轴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副,所述泵轴本体的周向表面固定连接有凸起板,所述泵轴本体的表面套设有耐磨筒,所述耐磨筒的周向内壁开设有与凸起板相适配的内陷槽,所述螺纹副的表面套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表面通过沉头螺栓与泵轴本体上的凸起板固定连接,所述泵轴本体远离螺纹副的一侧设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的表面也通过沉头螺栓与泵轴本体上的凸起板固定连接,所述螺纹副远离固定环的一端开设有润滑油放置槽,所述润滑油放置槽的内壁开设有出油孔,且出油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控制件,所述润滑油放置槽上靠近其开口处的内壁可拆卸连接有封堵塞。
优选的,所述凸起板的数量为四个,且数量为四个的凸起板等间距分布在泵轴本体的周向表面。
优选的,所述润滑油放置槽上靠近其开口处的周向内壁开设有内螺纹,所述润滑油放置槽的内壁通过内螺纹与封堵塞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控制件包括固定筒,所述固定筒的表面与出油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筒靠近润滑油放置槽内壁的一侧开设有过油孔,所述固定筒内壁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靠近其中部的表面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远离润滑油放置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圆台,所述推杆的表面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杆的侧面和圆台靠近支撑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筒上靠近其开口处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圆台套,所述圆台套的内壁与圆台的表面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圆台的周向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层,所述密封层的表面与圆台套的内壁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过油孔内设有圆球,所述推杆靠近润滑油放置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与圆球活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州万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台州万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076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