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框架柱模加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07983.1 | 申请日: | 2019-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578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夏焕全;白守更;王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3/02 | 分类号: | E04G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孙晓红 |
地址: | 200941***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框架 加固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框架柱模加固装置,包括套在框架柱模外且沿框架柱模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加固套件,加固套件包括分别设在框架柱模前后两侧的两个横向钢管组以及分别设在框架柱模左右两侧的两个纵向钢管组,横向钢管组和纵向钢管组上下交错,且两个横向钢管组相对的两端部通过纵向对拉螺杆和第一螺母紧固连接,两个纵向钢管组相对的两端部通过横向对拉螺杆和第二螺母紧固连接;建筑施工时,先在框架柱模外安装上述加固装置进行加固,再向框架柱模内浇注混凝土,能够有效防止柱面变形,柱体成型后,再拆除加固装置和柱模板即可,由于加固装置的对拉螺杆无需穿过框架柱模,因此拆装方便,且拆模后无需封堵螺杆孔洞,工作量小,柱体外观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框架柱模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防止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梁、柱、墙等截面结构变形,待梁、柱、墙等模板安装好后,需要用钢管扣件或方木、螺杆、铁钉等进行加固。
目前,对于截面超过600mm的框架柱模,通常采用双钢管中间对穿1至2道对拉螺杆或成品紧固件的加固方式,但采用双钢管中间对穿螺杆的加固方式,施工过程中工作量较大,且后期需封堵螺杆孔洞,影响框架柱观感;采用成本紧固件加固会造成一定的材料损耗,并增加成本。
因此提供一种操作简便快捷、成本低且不影响柱体成型质量的框架柱模加固方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框架柱模加固装置,加固简便快捷,省时省力,且拆模后柱体成型质量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框架柱模加固装置,包括套在框架柱模外且沿所述框架柱模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加固套件,所述加固套件包括分别设在所述框架柱模前后两侧的两个横向钢管组以及分别设在所述框架柱模左右两侧的两个纵向钢管组,所述横向钢管组和所述纵向钢管组上下交错,且两个所述横向钢管组相对的两端部通过纵向对拉螺杆以及与所述纵向对拉螺杆匹配的第一螺母紧固连接,两个所述纵向钢管组相对的两端部通过横向对拉螺杆以及与所述横向对拉螺杆匹配的第二螺母紧固连接。
优选地,每个所述横向钢管组均包括至少两个上下并排设置的横向钢管,每个所述纵向钢管组均包括至少两个上下并排设置的纵向钢管。
优选地,对于靠近所述框架柱模的支撑底面的三个所述加固套件,其所述横向钢管组包括三个上下并排设置的横向钢管,所述纵向钢管组包括三个上下并排设置的纵向钢管;对于其他的所述加固套件,其所述横向钢管组包括两个上下并排设置的横向钢管,其所述纵向钢管组包括两个上下并排设置的纵向钢管。
优选地,所述纵向对拉螺杆的端部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横向钢管之间,且所述纵向对拉螺杆的两端套有用于卡住两个所述横向钢管的第一燕尾卡,所述第一燕尾卡位于所述第一螺母的内侧;所述横向对拉螺杆的端部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纵向钢管之间,且所述横向对拉螺杆的两端套有用于卡住两个所述纵向钢管的第二燕尾卡,所述第二燕尾卡位于所述第二螺母的内侧。
优选地,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加固套件之间的间距不大于500mm,位于所述框架柱模底端的所述加固套件与所述框架柱模的支撑底面的间距不大于200mm。
优选地,所述加固套件和所述框架柱模之间设有沿所述框架柱模的周向间隔排布的多个木方,每个所述木方均竖向延伸。
优选地,相邻所述木方之间的间距不大于150mm。
优选地,还包括粘贴在所述框架柱模拐角外侧且用于防止漏浆的密封胶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079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制手摇加油泵
- 下一篇:一种检测镀锌钢绞线生产质量缺陷的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