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距式水稻直播移栽排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09786.3 | 申请日: | 2019-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870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朱国富;常志远;沈兴连;张小明;俞法明;张锐剑;叶胜海;翟荣荣;张萍;柳梦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C11/00 | 分类号: | A01C11/00;A01C7/02;A01C5/02 |
代理公司: | 南京泉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408 | 代理人: | 许丹丹 |
地址: | 310021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距式 水稻 直播 移栽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距式水稻直播移栽排种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两侧设有压杆,所述框架的底部可拆卸安装有呈矩阵排列的成孔器,所有的成孔器尺寸相同且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框架的底部设有用于安装成孔器的安装孔,安装孔呈m×n矩阵排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距式水稻直播和移栽排种装置,精细、定量控制水稻的株距或者行距、种植深度,减少因人为操作产生误差,更容易反映不同品种本身特性,有效提高水稻品种表型差异化的可信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工具,具体涉及一种水稻种植工作中的变距式水稻直播移栽排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水稻品种试验中,主要使用直播或/和移栽的方式。其中直播方式又分为人工撒直播和机直播,种子分布不均匀,受环境影响大,其他不可控因素多,其种植效果不佳。移栽主要采用拉线来保证水稻的种植行距,前后行距受到拉线人的控制,左右株距受插秧工人的控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为因素导致的误差。以上两种方式不利于水稻品种的种间差异明晰化,增加了对比难度。进而影响后期水稻品种间分蘖数、株高、产量等相关农艺性状,不利于试验的准确度和精准度。水稻品种因类型和株型不同,对行间距的要求不同。因种植排布不一致,而产生系统误差明显。以上这些方法在小区品种对比试验中影响试验结果尤其明显,较难做到科学研究中的前期变量控制。
发明内容
为了减少水稻田间试验直播或/和移栽中,因人为操作对水稻直播或/和移栽后期表型的影响,提高水稻直播或/和移栽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距式水稻直播移栽排种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变距式水稻直播移栽排种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两侧设有压杆,所述框架的底部可拆卸安装有呈矩阵排列的成孔器,所有的成孔器尺寸相同且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框架的底部设有用于安装成孔器的安装孔,安装孔呈m×n矩阵排列。
通过下压压杆,将成孔器压入土壤成孔,成孔器形成的孔用于点直播水稻种子或移栽水稻秧苗。所有的成孔器尺寸相同且处于同一水平面保证了打孔深浅和孔宽的一致性,由于成孔器呈矩阵排列,可以使行间距和列间距固定,即保证了水稻种子或秧苗行距和株距的可控,以及实验的统一性,减小了人工撒直播、机直播或人工拉线移栽的误差。成孔器与框架底部可拆卸安装,可方便调整行间距或列间距,根据实验设定,将成孔器安装在适宜的安装孔内,列间距可调即株距可调。一次下压可打多孔,提高了直播或移栽效率,提高了试验的准确度,降低了人力成本。
优选,所述的成孔器为球体。
优选,所述的成孔器与框架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优选,所述框架的底部在成孔器阵列最外侧两列的前端各设有一个定位器,每个定位器与相邻成孔器之间的距离与成孔器阵列的行间距相等。
优选,所述的压杆水平设置。
优选,所述的压杆为直径3-3.5cm、长8-10.5cm的圆柱体,每侧的压杆至少为两个。
优选,所述的框架包括底架,竖直固定在底架上的两个支撑框,以及连接两个支撑框的横梁;所述横梁处于固定框的顶部,所述成孔器与所述底架相固定,所述压杆与支撑框相固定。
优选,所述底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固定杆以及均垂直设于两根固定杆之间的多根安装杆,每根安装杆的底部沿轴向固定多个等距的成孔器,所有安装杆上的成孔器呈矩阵分布。
优选,所述支撑框的高度为80-100cm。
优选,所述固定杆和安装杆的底面均为平面。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距式水稻直播移栽排种装置,精细、定量控制水稻的株距或者行距、种植深度,使实验条件尽量统一,减少因人为操作产生误差,更容易反映不同品种本身特性,有效提高不同水稻品种生长环境的一致性,表现差异化的可信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097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