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信息化室内空气质量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11290.X | 申请日: | 2019-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943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封雷;黄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B08B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乐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1 | 代理人: | 娄淑贤 |
地址: | 400417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信息化 室内 空气质量 监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信息化室内空气质量监测装置,包括监测主体,监测主体设有若干探针和一个风扇,监测主体设有监测腔,探针设于监测腔内部,监测腔上下两壁均对称设有一对滑槽,滑槽固定连接有监测管,监测管设有与滑槽相匹配的滑块,监测管设有与探针相匹配的第一通孔和装配管,装配管顶端固定连接有海绵环,装配管螺纹连接有锁紧帽,锁紧帽设有与海绵环相匹配的锁紧锥面,监测腔上端设有与监测管相匹配的进气管,监测腔下端设有与监测管相匹配的第二通孔,风扇镶嵌于第二通孔内部,监测腔转动连接有盖板,本实用新型便于拆卸和对监测元件进行清洁,能够有效的保证空气监测的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信息化室内空气质量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室内环境一般泛指人们的生活居室、汽车、工作及其他公共场所等,据统计大部分人的一生大约有80%左右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但是室内的一些污染物含量却比室外要高。尤其是室内家具和装修材料在使用的几十年内都会一直散发对人体有害的污染物,还有部分家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污染物,这些有害物质主要包括甲醛、苯、氨、氡和挥发性有机物等。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室内空气质量状况也越来越被重视。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对室内空气污染物的准确监测,目前人们经常通过嗅觉来判断室内空气质量的状况,这样既危害到了自己的身体,其次由于一些无害气体的混合导致很难准确判断出室内空气质量的好坏。这些有害物质中的甲醛和苯都是致癌物,可造成哮喘、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胎儿畸形、儿童智力大大降低以及“亚健康”状态等多种急慢性症状。据统计全球每年因此而导致死亡的人数达约280万人,这样给个人与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目前的空气质量监测仪在使用过程中依旧暴露出一些问题,由于空气质量监测仪主要由监测探针对空气进行监测,使用过程中有部分灰尘以及碎屑卡在监测仪的内部,导致监测仪测量过程中误差较大,而目前的监测仪使用过程中不便于对其内部进行清洁,针对目前的监测仪使用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有必要对监测仪进行结构上的改进与优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信息化室内空气质量监测装置,便于拆卸和对监测元件进行清洁,能够有效的保证空气监测的精度。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信息化室内空气质量监测装置,包括监测主体,所述监测主体设有若干探针和一个风扇,所述监测主体设有监测腔,所述探针设于监测腔内部,所述监测腔上下两壁均对称设有一对滑槽,所述滑槽设有定位圆槽,所述滑槽固定连接有监测管,所述监测管截面为U型,所述监测管设有与滑槽相匹配的滑块,所述滑块设有与定位圆槽相匹配的突起,所述监测管设有与探针相匹配的第一通孔和装配管,所述装配管顶端固定连接有海绵环,所述装配管外壁设有螺纹,所述装配管螺纹连接有锁紧帽,所述锁紧帽设有与海绵环相匹配的锁紧锥面,所述监测腔上端设有与监测管相匹配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套设有防尘套,所述监测腔下端设有与监测管相匹配的第二通孔,所述风扇镶嵌于第二通孔内部,所述第二通孔可拆卸连接有橡胶塞,所述监测腔转动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设有与监测管相匹配的密封垫,所述盖板设有卡扣,所述监测主体设有与卡扣相匹配的卡扣槽。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监测管通过滑块与滑槽的配合,平行滑入监测腔内部,并通过定位圆槽和突起的配合固定;探针通过第一通孔和装配管插入监测管内部,进行空气质量的监测;通过监测管、进气管和第二通孔形成监测的风道,并由风扇工作使得气体不停的流动,提高监测的精度;在监测装置不工作时,防尘套和橡胶塞配合防尘;锁紧帽与装配管配合锁紧,锁紧锥面压紧海绵环,使得海绵环能够紧箍住探针,这样不仅能够与密封垫配合防止灰尘进入监测腔内,同时在拆卸清洁监测装置时,能够快速的清洁探针;盖板与监测主体之间采用卡扣与卡扣槽连接,便于快速拆卸;监测管截面为U型,便于对内部监测管清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1129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粉末涂料灌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安神睡眠保健精华液生产用防漏液灌装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