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适应地形的救援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12624.5 | 申请日: | 2019-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184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徐玉莲;陆培毅;仇飞;林少杰;许雁翔;张子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晓庄学院 |
主分类号: | B25J11/00 | 分类号: | B25J11/00;B25J5/00;G01D21/02;G08C17/02 |
代理公司: | 合肥律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7 | 代理人: | 殷娟 |
地址: | 211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适应 地形 救援 机器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救援机器人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自适应地形的救援机器人,包括救援机器人,所述救援机器人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存放箱,所述存放箱内放置水和食物,所述救援机器人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存放箱一侧的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生命探测器,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红外摄像机,所述箱体的两侧均固定安装在照明灯。该自适应地形的救援机器人,采用履带设计,使得救援机器人的越野性能及稳定性好,爬坡能力大,且转弯半径小,灵活性好,方便在废墟内进行穿梭,且利用存放箱放置水和食物,当救援机器人搜索到人后,被困者可取出水和食物,维持生命特征,从而等待救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救援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适应地形的救援机器人。
背景技术
目前全球每天约有800多起大大小小的灾难,而几乎大部分的救援场合人类很难第一时间进入灾难发生地。统计显示,全球在近一百年地震死亡人数超过110万,而由于救援场合的复杂,人类不能及时进入救援,导致近三成的人被困死在灾难发生区,救援机器人,为救援而采取先进科学技术研制的机器人,如地震救援机器人,它是一种专门用于大地震后在地下商场的废墟中寻找幸存者执行救援任务的机器人。
现有公开号为CN206811976U的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声光报警的探测救援机器人,其结构包括救援机器人机身、避障控制电路、声光报警机构、悬架、前支轮、传动轴、后支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声光报警机构,能够及时对救援、搜索信息发出语音提示,保证搜救过程中的稳定、可靠,加大救援力度。
但是该救援机器人在搜救的过程中由于地形的限制,导致一些地方难以通过,且被困人员长时间为进食,难以长时间支撑,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地形的救援机器人。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适应地形的救援机器人。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适应地形的救援机器人,包括救援机器人,所述救援机器人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存放箱,所述存放箱内放置水和食物;
所述救援机器人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存放箱一侧的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生命探测器;
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红外摄像机,所述箱体的两侧均固定安装在照明灯。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表面为镂空设计。
优选的,所述救援机器人采用履带设计。
优选的,所述救援机器人内设置有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分别与生命探测器、红外摄像机和照明灯通讯连接。
优选的,所述救援机器人上设置有气体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气体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分别与处理器通讯连接。
优选的,所述救援机器人内还设置有无线视频传输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GPS模块,所述无线视频传输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GPS模块分别与处理器通讯连接。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自适应地形的救援机器人,采用履带设计,使得救援机器人的越野性能及稳定性好,爬坡能力大,且转弯半径小,灵活性好,方便在废墟内进行穿梭,且利用存放箱放置水和食物,当救援机器人搜索到人后,被困者可取出水和食物,维持生命特征,从而等待救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框图。
图中:1、救援机器人;2、存放箱;3、箱体;4、照明灯;5、红外摄像机。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晓庄学院,未经南京晓庄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126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调节对称挤压模具
- 下一篇:一种装配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