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导风结构、空调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18047.0 | 申请日: | 2019-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199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董明珠;曹睿;吴俊鸿;梁博;刘汉;黄鑫;张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3/08 | 分类号: | F24F1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煦润律师事务所 11522 | 代理人: | 张宗涛;梁永芳 |
地址: | 51907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空调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风结构、空调器。其中一种导风结构,包括导风通道壳体,所述导风通道壳体的长度两端分别具有下风口结构、上风口结构,所述下风口结构、上风口结构能够根据所述空调器工作模式的切换而可选择地打开或者关闭;所述下风口结构包括构造于所述导风通道壳体第一端侧面的第一下风口、第二下风口,所述第一下风口对应设置能够打开或者关闭其的第一下挡风板,所述第二下风口对应设置能够打开或者关闭其的第二下挡风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导风结构、空调器,所述下风口结构、上风口结构能够根据空调器的工作模式变换被选择的打开或者关闭,从而提高空调器的使用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风结构、空调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空调器送风形式单一,冷、热风均从同一个风口吹出,仅通过导风装置对风向进行偏转,容易造成制冷模式多数冷风未达到房顶就开始下沉,制热模式多数热风未到达地面就开始上浮,使室内温度分布不均匀,舒适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导风结构、空调器,具有处于所述导风结构两端的下风口结构、上风口结构,所述下风口结构、上风口结构能够根据空调器的工作模式变换被选择的打开或者关闭,从而提高空调器的使用舒适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风结构,包括导风通道壳体,所述导风通道壳体的长度两端分别具有下风口结构、上风口结构,所述下风口结构、上风口结构能够根据空调器工作模式的切换而可选择地打开或者关闭;所述下风口结构包括构造于所述导风通道壳体第一端侧面的第一下风口、第二下风口,所述第一下风口对应设置能够打开或者关闭其的第一下挡风板,所述第二下风口对应设置能够打开或者关闭其的第二下挡风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下风口与所述第二下风口并列相邻设置,且所述第一下挡风板、第二下挡风板分别枢接连接与所述第一下风口、第二下风口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下挡风板的枢转轴设于所述第一下风口远离所述第二下风口的一侧,所述第二下挡风板的枢转轴设于所述第二下风口远离所述第一下风口的一侧,以使所述第一下挡风板与所述第二下挡风板形成对开结构。
优选地,所述导风通道壳体的第一端侧面为柱体。
优选地,所述柱体为棱柱,所述棱柱具有处于高度方向上的两个相邻侧壁,所述第一下风口与所述第二下风口分别处于所述两个相邻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导风结构还包括人体感应装置,用于检测人体的位置,所述人体感应装置与空调器的控制系统电连接,以调整所述导风结构的第一下挡风板及第二下挡风板的打开角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导风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导风结构、空调器,由于在所述导风通道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了所述下风口结构及上风口结构,尤其能够与具有对旋轴流风机的空调器的运行工况也即工作模式相适应,具体的,在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处于空调器底端的所述下风口结构充当出风口,而处于空调器顶端的所述上风口结构则充当进风口,在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处于空调器底端的所述下风口结构充当进风口,而处于空调器顶端的所述上风口结构则充当出风口,由此考虑热空气与冷空气在密度上的差异,使热空气能够自行上升而冷空气能够自行下沉,从而能够使空间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从而提升了空调的舒适性,而进一步可以明确的是,由于所述下风口结构、上风口结构分别处于了所述导风通道壳体的长度两端也即分别处于了其的顶端和底端,从而使所述下风口结构与所述上风口结构两者的间距拉大,这时所述下风口结构与所述上风口结构中流出或者回流的气流路径形成大循环,这也更加利于空间内温度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下风口结构处于全部打开状态);
图2为图1的导风结构处于全部关闭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180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