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防溺水座椅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21228.9 | 申请日: | 2019-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414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发明(设计)人: | 刘慧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慧宝 |
主分类号: | B60N2/60 | 分类号: | B60N2/60;B63C9/087;B63B29/04;B63C9/28 |
代理公司: | 蚌埠鼎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4102 | 代理人: | 王琪;和聚龙 |
地址: | 233432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溺水 座椅 | ||
本实用新型给出了一种智能防溺水座椅;包括座椅架、座椅套、救生衣、锁止组件和液位控制电路;座椅套套装在座椅架外侧,锁止组件的壳体固定连接在座椅架上,壳体侧壁开供锁杆进入的锁孔,锁杆侧壁开有与管状直线电机的滑块动子配合的定位槽,管状直线电机固定在壳体内,锁杆一端从壳体的锁孔内伸入壳体内,锁杆另一端贯穿座椅套与救生衣固定;液位控制电路包括液位传感器和通用液位控制器,通用液位控制器外接电源,液位传感器安装在座椅架下部,液位传感器发送信号至通用液位控制器,通用液位控制器与管状直线电机连接,通用液位控制器控制管状直线电机的滑块动子移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结构合理、使用方便,提升乘客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防溺水座椅。
背景技术
现在生活中车、船等载具小概率会发生涉水、倾覆等事故,使乘客处于危险中,即便乘客提前穿着救生衣,也不能避免载具因碰撞、倾覆等因素稳定身体坐姿,目前普通座椅无法满足在载具发生涉水事故时,对乘客进行保障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安全的智能防溺水座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防溺水座椅;
包括座椅架、座椅套、救生衣、锁止组件和液位控制电路;
座椅套套装在座椅架外侧,锁止组件包括壳体、管状直线电机和锁杆,壳体固定连接在座椅架上,壳体侧壁开供锁杆进入的锁孔,锁杆侧壁开有与管状直线电机的滑块动子配合的定位槽,管状直线电机固定在壳体内,管状直线电机的滑块动子的移动轨迹与锁杆的径向方向一致,锁杆一端从壳体的锁孔内伸入壳体内,并且锁杆的定位槽与管状直线电机的滑块动子配合,锁杆另一端贯穿座椅套与救生衣固定;
液位控制电路包括液位传感器和通用液位控制器,通用液位控制器外接电源,液位传感器安装在座椅架下部,液位传感器发送信号至通用液位控制器,通用液位控制器与管状直线电机连接,通用液位控制器控制管状直线电机的滑块动子移动。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乘客将救生衣穿在身上,发生涉水事故时,救生衣相当于安全座椅,防止乘客由于事故的巨大惯性脱离座椅位置,发生涉水事故后,水进入载具内,液位传感器触发,通用液位控制器控制管状直线电机的滑块动子移动,管状直线电机的滑块动子脱离锁杆的定位槽,锁杆可以脱离壳体,乘客可以穿着救生衣自由移动,减少乘客因不会游泳发生溺水事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结构合理、使用方便,提升乘客的安全性。
本智能防溺水座椅的座椅套的靠背处设有收纳救生衣的隔层,隔层上设有拉链;采用这样的结构后,隔层用于救生衣收纳,在不使用时救生衣放置在隔层中,不影响座椅的美观。
本智能防溺水座椅的锁杆端部通过拉环与救生衣背部固定;采用这样的结构后,拉环更方便锁杆与救生衣之间连接。
本智能防溺水座椅的液位传感器为电极式液位计;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即便乘客在无意中将水洒落在本智能防溺水座椅周围,也只能与电极式液位计的下限电极接触,只有真正发生涉水事故时,水位同时触发电极式液位计的上限电极和下限电极,避免日常使用中的误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智能防溺水座椅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图2是本智能防溺水座椅实施例一座椅架、锁止组件和液位控制电路的主视图。
图3是本智能防溺水座椅实施例一救生衣、锁止组件的示意图。
图4是本智能防溺水座椅实施例一液位控制电路的原理框图。
图5是本智能防溺水座椅实施例二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慧宝,未经刘慧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212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滚筒格斗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薄的遮阳板抽拉机构及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