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反力井中可上下攀爬且翻板站立的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22163.X | 申请日: | 2019-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666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魏纲;周鑫鑫;黄时雨;刘亚宇;张鑫海;齐永洁;戴子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
主分类号: | E06C9/08 | 分类号: | E06C9/08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张羽振 |
地址: | 310015***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力井中可 上下 攀爬 站立 试验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力井中可上下攀爬且翻板站立的试验装置,包括主体爬梯部分、爬梯活板和撑杆;主体爬梯部分包括梯边、横杆和销轴孔;爬梯活板的两侧边设有吊装孔和销轴孔;撑杆两端均设有插孔,用于连接梯边和爬梯活板;主体爬梯部分提前预制,然后直接安装在反力井内壁上;每两级横杆之间的梯边的中间位置各设有一个销轴孔,两个为一对;爬梯活板两侧四角处设有销轴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爬梯是靠近反力井井壁安装的,既方便人员攀爬,又不会占据太多空间,给试验人员的活动留有足够的空间;而且当不需要使用爬梯活板站立时,可抽出连接撑杆与梯边的销轴,让爬梯活板上翻贴着爬梯,也可节约空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岩土及地下工程中的隧道工程模拟试验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反力井中可上下攀爬且可翻板站立的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城市土地资源日趋紧张。更随着城市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地下空间资源的进一步开发,轨道交通成为大城市公交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具有绿色环保、机械化程度高、不受气候条件影响等优势,采用预制管片现场拼装的盾构隧道已成为当今城市轨道交通等市政基础设施的重要结构形式。
然而,在盾构隧道施工和运营过程中时常会遇到地面堆载和基坑卸载等现象,当盾构隧道周围遇到此类情况并未及时处理时,则会引发管片的一系列问题,如管片局部破损、隧道结构整体大变形等问题,其中包括渗漏水、裂缝、缺角、接缝张开和管片错台等。为研究和解决此类问题,国内外众多学者做了众多努力,如管片缩尺寸试验和足尺寸试验等。但管片缩尺寸试验难以模拟真实的工况,导致最后试验结果缺乏准确性。现有的足尺寸试验大部分是一环试验,而且加载模式都为对拉式加载,该类加载模式虽可使管片受力平衡而避免整体移动,但并不符合实际的荷载工况,因为在运营和施工过程中的管片,由于地面堆载和基坑卸载的作用,管片大多处于偏心荷载作用下,而非对拉式荷载。反力井盾构隧道试验可以弥补以上试验的缺点,该试验的荷载通过54个千斤顶进行施加,每个千斤顶可单独施加荷载,如此可用来模拟偏心荷载。反力井深度4米,最多可进行三环拼装后的试验,这样可以更加真实地模拟管片环与环间的受力情况。但也正因为反力井的深度过大,给试验人员在管片外壁安装和检修实验仪器,以及检修加载系统的工作上增加了不小的难度。如果只依靠直梯或者人字梯难以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且每组千斤顶之间空间剩余较少,直梯或者人字梯搬运起来并不方便,影响试验效率。
综上所述,虽然反力井试验在试验设计上弥补了传统管片试验在加载模式、模拟工况和试验结果准确性上的缺点,但是该试验平台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即无设备可辅助试验人员在管片外壁进行试验操作和器材维修的工作,使得人员的安全得不到保障,试验效率欠佳等。针对上述问题,兹需设计和发明一种辅助设备来进行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反力井中可上下攀爬且翻板站立的试验装置。
这种反力井中可上下攀爬且翻板站立的试验装置,包括主体爬梯部分、爬梯活板和撑杆;主体爬梯部分包括梯边、横杆和销轴孔;爬梯活板的两侧边设有吊装孔和销轴孔;撑杆两端均设有插孔,用于连接梯边和爬梯活板。
作为优选:主体爬梯部分提前预制,然后直接安装在反力井内壁上;每两级横杆之间的梯边的中间位置各设有一个销轴孔,两个为一对;爬梯活板两侧四角处设有销轴孔;销轴孔与插孔相匹配,爬梯活板与梯边通过销轴连接,撑杆与梯边和爬梯活板均通过销轴连接,爬梯活板、撑杆和梯边形成三角稳定结构。
作为优选:爬梯活板为等腰梯形结构,其两侧中部各设有一个吊装孔,由于爬梯活板重量较大,需要运用行吊,通过吊具将其吊起移动。
作为优选:撑杆两端的插孔的作用是可以使销轴通过,然后插入爬梯活板和梯边的销轴孔,使爬梯活板、撑杆和梯边连接形成一个整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节约和充分利用反力井剩余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未经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2216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