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分离漂浮物的水坝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22232.7 | 申请日: | 2019-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686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龚永华;陈青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青平 |
主分类号: | E02B7/02 | 分类号: | E02B7/02;E02B8/02 |
代理公司: | 广州文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35 | 代理人: | 许晓明 |
地址: | 5114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分离 漂浮 水坝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分离漂浮物的水坝,包括坝体上表面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的第二连通管上螺纹安装有第二闸阀,所述的第三连通管上螺纹安装有第三闸阀,所述的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和第三连通管均贯穿坝体与内槽相互贯通,所述的内槽一侧的坝体上表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的坝体上表面另一测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的第二凹槽与内槽底端处通过排水管相互贯通,所述的排水管贯穿安装槽,所述的安装槽内的排水管处螺纹安装有抽水泵;通过设置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和第三连通管,并且配合相应的闸阀,以及内槽和排水管经过过滤网等结构进行排水,使得在使用时可以实现在不同高度的进行处理漂浮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坝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分离漂浮物的水坝。
背景技术
大坝,指截河拦水的堤堰,水库、江河等的拦水大堤。一般水库大坝主要由主坝、副坝、重力坝、正常溢洪道、非常溢洪道、新增非常溢洪道、灵正渠涵管及电站组成。
现有技术中的大坝在使用时蓄水侧的水面漂浮物,需要人工进行捞取,然而这样的方式在使用时既麻烦,大量浪费劳动力并且操作时可能出现危险,从而无法满足现有技术所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分离漂浮物的水坝,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分离漂浮物的水坝,包括坝体上表面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的坝体上表面中部处开设有内槽,所述的坝体一侧靠近顶端处镶嵌有一组第一连通管,所述的第一连通管下方的坝体上镶嵌有一组第二连通管,所述的第二连通管下方的坝体上镶嵌有一组第三连通管,所述的第一连通管上螺纹安装有第一闸阀,所述的第二连通管上螺纹安装有第二闸阀,所述的第三连通管上螺纹安装有第三闸阀,所述的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和第三连通管均贯穿坝体与内槽相互贯通,所述的内槽一侧的坝体上表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的坝体上表面另一测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的第二凹槽与内槽底端处通过排水管相互贯通,所述的排水管贯穿安装槽,所述的安装槽内的排水管处螺纹安装有抽水泵。
优选的,所述的排水管插入内槽的一端外围螺纹安装有连接件,所述的连接件顶端处焊接有第一过滤网,所述的第一过滤网呈圆柱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过滤网顶端处焊接有第三过滤网,所述的第三过滤网呈球形结构,所述的第一过滤网外围焊接有第二过滤网,所述的第二过滤网呈环形半圆形结构,所述的第三过滤网顶端中心位置焊接有第四过滤网,所述的第四过滤网呈圆柱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和第三连通管水平位置相互错开。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闸阀、第二闸阀和第三闸阀的水平位置相互错开,所述的第一闸阀、第二闸阀和第三闸阀的阀杆高度各不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和第三连通管,并且配合相应的闸阀,以及内槽和排水管经过过滤网等结构进行排水,使得在使用时可以实现在不同高度的进行处理漂浮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A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坝体;11-第一凹槽;12-第一连通管;13-第一闸阀;14-第二闸阀;15-第三闸阀;16-第二连通管;17-第三连通管;18-第二凹槽;2-内槽;21-排水管;22-安装槽;23-抽水泵;24-第一过滤网;25-第二过滤网;26-第三过滤网;27-第四过滤网;28-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青平,未经陈青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222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讯基站通讯供电线缆防干扰绕线器
- 下一篇:一种拼接式木地板